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晓蕾:
资本市场国际化提速 不能再靠讲故事运作
本报记者 李 维 实习记者 姜诗蔷 北京报道
随着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下称SDR)等变化的出现,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也在加速前行。
一方面,11月底人民银行宣布向首批7家境外央行机构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而另一方面,A股加入MSCI等国际指数的预期也在升温,事实上,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影响路径和其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也被市场所重视。
对此问题,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晓蕾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加入MSCI等预期对于A股而言并不重要,而随着A股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当前A股的高估值问题也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
左晓蕾同时认为,和股票市场相比,人民币加入SDR后,由于受到储备货币配置需求等因素的推动,其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将更加直观。
国际化后不能再靠“炒概念”
21世纪世纪经济报道(下称《21世纪》):目前市场对A股被纳入MSCI指数的预期较为明显,这个事件如果成功,对A股的意义是什么?
左晓蕾:我认为这个不重要,你要是本身不好,配置了又怎么样呢?而且他也不是在内地市场上配置,他可能是在香港市场和纽约市场上配置,因为内地这边还没有放开,直接买股票存在制度障碍。
这一点要搞清楚,它配置的是海外的那些加入的,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会把中国股票市场上这样一些公司纳入他的指数范围,他很可能纳的是香港的,纽约的,伦敦的,在那里上是有很多公司。
大家冲着他的这个资金,这种东西会迟早加入的,因为中国经济的整个发展的角度来说,他是越来越大,他要把她放进去的话,他一定有挑选,能够跟中国经济的发展匹配的一些企业纳入他组成资产配置的指数中去,但不是给中国的资本市场直接带来什么;只是在概念上,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代表性的企业,它只是“中国代表性企业能够作为全球人资产配置选择”这么一个概念而已。
《21世纪》:在资本市场国际化进一步深化的情况下,A股现阶段的估值可能会暴露哪些问题?
左晓蕾:我们现在估值就太高了,你说创业板,怎么能够超过百倍的市盈率,也就是说按照现在的收益率去实现现在的价格,那么可能要一百年以上的历史,我们有百年老店吗?我还不说中小企业,哪一个公司是百年老店的,连道琼斯指数30家公司你看有几家,可能一家都没有了。所以中国的这种估值是太高了,假定未来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让更多外边的资金,包括QFII,RQFII,包括其他的一些资金进来的话,我估计,它这个估值是延续不下去的。
《21世纪》:在这国际化驱使下一过程中,股票市场需要防范哪些问题?
左晓蕾:中国现在A股市场那些故事,最好是少讲。外国那些资金可能也有炒作的成分,特别是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往往都不是长期资金,如果他们进来投机的话,就很可能搞风险出来。这一次是因为并没有完全开放,政府的夏季救市很快就能够把它稳定下来。
所以,面对未来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趋势,具有较强投机性的资金和国际投机基金也会增加,我们的资本市场趁着还没有完全开放之前一定要走向理性。绝对不能再靠讲故事,炒作,炒概念来运作,然后莫名其妙的脱离公司本身价值推高股价上涨,不然最后弄不好会出更大的危机。
加入SDR对债市意义更大
《21世纪》:人民币加入了特别提款权(SDR)对资本市场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
左晓蕾:短期内SDR的成员国,IMF都可能会要按SDR的比例调整外汇储备,带来的结果呢,就会使人民币短期内增加需求,并导致我们的汇率短期内可能会上升,这个从某种意义上将对冲一下现在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从这个意义上说并不是坏事。
但是人民币汇率走高很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出口。另外,这些外汇储备就跟我们拿的美元似的,他一定会去投资的,最重要的是要投资到债券市场上。
《21世纪》:也就是说,SDR带给资本市场较大影响的应该是债市。
左晓蕾:是的,作为外汇储备,流动性和安全性是最重要的,各个国家股票市场风险都很高,所以作为储备货币首当其冲的结果,最终是要流向债券市场,特别是国债。
实际上,我们债券市场,在前几个月央行,已经宣布对所有的外国中央银行是开放的,这是一个很大的动作,但是我们资本市场上就没人去注意这个问题,其实这个动作是非常大的。
《21世纪》:我们的刚性兑付惯性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债市的风险定价,这会对债市国际化带来哪些阻碍或者影响?
左晓蕾:刚性兑付现在还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像我们的地方债,以后它需要市场化运作,像我们地方政府这个融资平台,其实面对着很大风险;你要乱发债,以后在国际上也会有一个评级,最后你可能就发不出去的。
《21世纪》:也就是说,地方债等品种的刚性兑付不会被国际市场所认可?
左晓蕾:像国外中央银行这些投资主体,他们根本不会买你的,在这个国际化大环境下,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意识提高了,所以你可能发不出去的,先不说你刚性兑付,你的评级上不去,因为你发债的赔付很弱,信用也很弱。所以面对国际化趋势,要去适应、认识这种风险;所以呢,对于我们这些债券,特别是地方政府这些发债主体来说,是要面对新的风险挑战的。
《21世纪》:在人民币确认加入SDR的大背景下,股市和债市两者的国际化分别会有哪些影响,其中哪项对经济影响更大?
左晓蕾:目前来说也是债市,储备货币考虑的重点是安全性和流动性,债市是首选;毕竟储备货币的投资,和在中央银行换人民币到中国来投资不是一个概念,而股票市场并没有直接放开,至于以后的市场打开,也有很多途径和角度,但目前还有待观察。
比如开放深港通,沪伦通,现在沪港通开了,那他的钱就可以通过离岸市场,到股票市场上来。但这里面也涉及到机制问题,不是说搞沪港通资本就能打通了,因为还有额度限制,所以短期内没有直接的很大的冲击。
未来如果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比方说需要建立国际板,让外国的公司到这里来挂牌,或者说放开RQFII、QFII的额度,甚至放开国家主权基金的投资,那这个资金的流进流出会带来很多影响,但是现在还没有。
相比之下,加入SDR以后,债券市场面临一个很大的扩张,这是一个挑战——要面对这些储备资本未来的进进出出,所以这个风险也是要非常注意的;同时,当资金往来于我们的国债等债券市场时,它对利率也是有影响的,也会间接的影响国内企业的融资成本。
(编辑:罗诺,邮箱:robin_16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