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需要货币政策更灵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杨涛 2015-12-22 05:44:3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新常态需要货币政策更灵活

需构建更加有效的宏观、中观、微观政策协调机制

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 杨涛

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得更加复杂,也使得央行货币政策抉择面临新的两难境地。从外部环境看,主要是全球货币政策的分化进一步凸显。日前美联储宣布把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由0-0.25%上调至0.25%-0.5%,这也是美国近9年来首次加息,市场普遍认为,未来几年美联储将进入缓慢加息通道,这使得美元计价资产的全球吸引力逐步上升。与此同时,其他一些发达经济体却有不同选择,例如日本央行近期公布政策决议,维持货币政策不变,并维持货币基础年增幅80万亿日元的计划。欧央行也继续维持低利率政策,并延长QE结束时间6个月至2017年3月。可以看到,欧美货币政策的日益背离,不仅使得新兴经济体面临各类矛盾因素的冲击,而且对于陷入经济通缩风险的许多国家,形成了进一步宽松的外在制约。

这种困扰对于我国央行同样非常突出。一方面,伴随美元进入加息通道和逐渐走强,如果2016年进一步采取降息政策,则相对来说会加重人民币汇率贬值,助推各方对于美元资产的避险与投资需求,同时使得资本外流压力增加。但是另一方面,尽管CPI仍然在1%以上,但更能反映经济状况的PPI已从2012年3月开始就持续负值,呈现出明显的通缩状态。就2016年来看,经济下滑压力仍然不容忽视,稳增长的格局仍将维持,这使得偏向宽松的货币政策还难以弱化,从而保障市场流动性的充足和对冲外汇占款下降。

由此来看,2016年货币政策能否保持灵活性,重点需关注几方面问题。首先,虽然降息的空间相对有限,但是继续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然是央行可行的政策选择。此外,公开市场操作、SLO在内的多种方式,都可以用来维持市场流动性的充裕和货币市场利率的稳定。总的来看,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创新调控思路和工具,有效结合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模式,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前瞻性。

其次,需重视开放条件下的政策选择。未来货币政策制定将受到外部因素更多制约,货币政策的多目标困扰也更加突出。这就需要充分考虑货币政策的跨境作用机制,以及对于金融稳定的引导模式。

还有,既然宽松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有限,那么就更需要使得“有限能力”发挥“最大效果”,这就需要在理顺和优化政策传导机制方面大做文章。除了持续推动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完善之外,如还需要不断完善以支付清算体系为代表的跨境金融基础设施,有效打造全球背景下的人民币“水利设施”。还需要适应信息时代的特点,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提升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

最后则是如央行行长周小川所强调的,需要“完善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主,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价格政策协调配合的政策体系”,因为货币政策除了稳定预期之外,也是为其他政策应用创造更好的环境,这就需要构建更加有效的宏观、中观、微观政策协调机制。(编辑 祝乃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