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海外就医:居中服务机构十年拐点供需双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卢杉 2016-10-28 06:17:2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在发展了近十年后,海外就医行业迎来拐点。

厚朴方舟创始人王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2016年1-6月的客户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数量达到800多人,今年全年客户量将超越1000人。”

厚朴方舟成立于2009年,目前是日本海外就医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服务机构,王刚对近一两年的市场变化感触颇深,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就医人数甚至超越了前几年之和。

这一现象在第一方阵公司中表现尤为明显,美国市场占有率最大的盛诺一家客户量也在加速增长,成立之初,据盛诺一家创始人蔡强回忆,年客户量仅有数十个甚至十几个。

海外就医市场攀升缘于中国与发达国家在诊断、治疗、药品之间的差距,以及中国富裕阶层财富的积累。

美国市场咨询公司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在今年1月份发布的研究报告预测,2019年全球医疗旅游市场规模将由目前的100亿美元升至300亿美元,从2013年至2019年,全球医疗旅游业将保持17.9%的复合年均增长率。

日益增长的市场吸引了大量公司成立,多方统计约有近千家服务机构,大致分为严肃医疗及其他领域如美容等。但此时也出现两级分化现象,强者越来越强,并开发出诸多全新的服务模式,而弱者开始陆续退出市场。

面对未来市场发展,王刚认为,中国海外就医市场已进入启蒙后半段,客户数量将持续扩大。

缘由:中外差距

海外就医人数攀升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的医疗服务无法满足部分患者的需求,尤其是癌症、心脏、神经系统、丙肝等疾病,此外还包括癫痫、渐冻人症等少量罕见疾病。

王刚认为,中国与美日在医疗体系上存在整体差距,医疗体系包括诸多节点,诊断、治疗、药品、器械、医生、护士、护理、院中康复、院后随诊等。

在诊断及治疗层面,据盛诺一家内部数据:9%诊断有误,67%的患者到美国治疗后更改了方案。中国官方从未公布过类似统计,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盛诺一家2012年-2015年中旬的所有患者案例。厚朴方舟也有类似统计,结论基本一致。不惟中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国际患者病理诊断的错误率高达25%。

药品滞后及短缺是另一个重要差距。蔡强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最新的肿瘤药物是美国2011年上市的。”而在药物品种上,其医学总监刘菲称:“国外上市的肿瘤药物中,国内只有29%,另外71%是没有的,其他药物的情况也是大同小异。”

以肺癌靶向药为例,据悉,国内只有1代的四个品种,而国外有11种;免疫药物则1、2、3代都没有;黑色素瘤药物国内仅有三四种,国外有十几种。并且,国内外在药品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精准治疗药物,如靶向药,截至2016年6月,FDA共批准了72个抗肿瘤靶向药,然而,在这些癌症靶向药物中,仅有25.4%在中国上市。

医疗技术上的差异也广泛存在。一些先进的医疗技术在中国往往滞后数年或数十年。以质子、重离子的癌症治疗技术为例,美国、日本已上市二三十年,并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而中国却于去年才落地上海。

此外,医疗器械方面也存在差距,如外科手术,截至今年6月,我国所有医院总共引进38台达芬奇机器人进行微创手术,但其实,国外早已普遍应用了这一先进设备。

王刚总结,“有可能我国在某些科目的某一个节点上的水平不低,但在体系和体系的PK中,我国完败。”

拐点:供需双升

医疗体系之间的差异导致海外医疗市场逐步攀升。

厚朴方舟创始人王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2016年1-6月的客户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数量达到800多人,全年客户量将超越1000人。”随着客户量的上升,海外就医服务机构也纷纷实现了收支平衡,如厚朴方舟。

美家海外医疗的情况类似,据创始人郭亮介绍,“2015年通过美家海外医疗寻求海外第二诊疗意见和出国看病的患者分别在150人次和50人次左右,2016年上半年接近这个数字。预计未来三年,每年会为500以上的人次提供国际医疗服务,且呈增长趋势。”

收入增加促使服务机构加大了营销力度,表现最为抢眼的是盛诺一家和厚朴方舟,两者从去年开始,纷纷重金请外国知名专家来中国开展讲座。尤其是厚朴方舟,在巩固了日本市场之后,逐渐将美国也纳入重点开拓对象,今年10月下旬,厚朴方舟请来美国国家儿童医院专家介绍神经外科技术。

而此前的市场完全不是这样乐观。根据盛诺一家的数据,2011年国内高收入人群中知道“患重病可以出国治疗”的人只有3%,2014年这个数字达到40%左右,全年赴美就医人数也从2011年的不足200人上升至3000人左右。

斯坦福研究所估计,海外就医市场将在2017年达到6785亿美元,四年复合增长率约12%。

郭亮认为下一个更大的爆发点在两三年后,“海外医疗行业还在培育市场阶段,从2012年到现在,每年出国就医的患者稳步攀升,随着资本流入医疗市场,下一个爆发点估计在2018-2019年左右。瓶颈依然是中国患者接受海外就医的观念转变。”

目前,跨境医疗的目的地相对集中,且绝大多数目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如治疗癌症首选美国、整形项目最热门的是韩国,早期防癌体检日本优势明显。

美国接收海外患者的历史最长、体系最为完善,其一流医院大多都设有国际医疗部,不仅接收中国患者,还广泛覆盖中东、韩国、俄罗斯等地,甚至患者个人可直接对接。日本政府则从2011年开始鼓励接收海外患者,并专门设置了医疗签证。

欧洲尚未形成美日特色,瑞士领誉私人医疗SMI林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欧洲的医疗服务体系较为完善,内容包括治疗、术后康复、护理、照料等,目的国家包括法国、瑞士、意大利等。”

而各目的地的就医价格也存在较大差距。美国价格最高,在上百万左右;欧洲国家只比中国高出约30%;日本价格较为亲民,中国的中产阶级能够承受,一些病种的治疗甚至比国内便宜。

“经济能力有限的客户可以选择日本,”王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在日本,质子重离子治疗癌症一个疗程的费用仅为15万元人民币,而我国上海市的核定价格为27.6万元,日本比我国便宜将近一半。”

目前国家尚未出台针对海外就医的管理政策,如准入门槛、服务标准及收费,均由市场自发形成。

趋势:两极分化

随着市场日益攀升,海外就医机构逐渐出现两极分化倾向。

厚朴方舟加大了对医疗资源的投资,建成中国首个海外医生集团。

王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透露:“厚朴海外医生集团的医生均是美国、日本最顶尖的医学专家,并与我们签署了排他性协议。”这是由国内机构牵头成立的首家签约性海外医生集团,目前人数为35人。

早在成立之初,厚朴方舟就思考建立一套独特的海外就医模式,“互联网带来了‘轻’模式,但我们反其道而行之,走了与医生签约的‘重’模式。”

王刚介绍,医生与厚朴方舟签订排他性协议,除通过长期观察后信任公司外,他们也会定期收到厚朴方舟类似工资的顾问费用支付,从而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此外,重资产也表现在车辆、人员、公寓等方面的海外投入。“我们完全不会外包服务,人员、车队、车辆、公寓等均为厚朴方舟投资拥有。”王刚解释,“中介模式会把营销端做得很重,而服务模式会把后端做重。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患者海外就医的诊断、治疗效率及效果。”

而最早涉足海外就医服务的盛诺一家计划提升这一行业的门槛——筹建国际医学诊断中心,从一家服务机构变为准医疗机构,蔡强计划,由已经建立合作关系的国际医疗机构的医学专家出诊或远程会诊,为前来求医的患者提供诊断方案。甚至,在就医人群流向海外的同时,盛诺一家也计划将国际病人引入中国。但这一设想还未最终落地。

在服务花样翻新之外,价格梯队也逐渐分化,海外就医不再是高净值人士的专属服务。

以厚朴方舟提供的数据为例,费用从2万起的远程视频咨询,3-4万的现场咨询,6-8万左右的见诊就医,乃至针对单个病种全打包定制服务(预约就诊,检查,手术治疗,康复,出院随诊,复查跟踪一体服务,吃住行全含),价格从几万至几十万不等。整体费用依据病种及治疗方案,以及患者对服务的需求不同而不同。

远程视频提供第二诊断意见的机构也包括美家,郭亮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在今年9月之前,美家为客户提供了海外医疗资讯的咨询、国外专家的远程第二诊疗意见、协助患者预约海外医院以及为在海外看病的患者提供地陪服务等。”

但也有更多的海外就医机构退出了市场,王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此前上海、广东一些实力很强的机构,目前已经退出或转型。”如瑞士领誉私人医疗SMI就决定转型。

去年,SMI瑞士领誉私人医疗中心落户广州,为中国白领精英提供全球化的私人医疗服务。

“前几年我们把国内患者带到国外就医,现在我们把国外医生带到中国,在国内设立医疗中心,并逐步连锁化。” SMI在华执行董事长林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际医学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