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发展迅速,不仅交易规模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且相继有棉花、玉米、燃料油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期货新品种问世。不过,随着市场大幅活跃,风险管理难度也逐步加大。为了提高期货公司风险控制能力,近期上海期交所相继举办了三期风险管理高级研修班,记者日前专门采访了参加过该研修班的中国国际期货公司执行总裁马文胜,他结合中期公司实际情况就风险管理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市场面临新的系统性风险
记者:经过近几年规范发展,我国期货市场无论是质还是量上都获得了长足进展,已是今非昔比。但是随着市场规模扩大,新的风险也接踵而至,请介绍一下目前我国期货市场主要面临哪些风险因素?
马文胜:我国期货市场经过近几年稳步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即国际化、多品种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市场结构多元化。期货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过去由于规章制度不完善造成的规则性风险,现在通过制度健全已经可以避免。不过,当前市场面临的新的系统性风险不容忽视,这主要源于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包括美元持续贬值、原油价格大幅波动、通胀预期、全球利率上升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动预期等。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使一向对其变动异常敏感的商品期货价格面临大幅波动风险。
在这种背景下,期货公司面临的市场波动风险骤增,风险监控难度加大。以前国内期货市场只有几个交易品种,现在活跃品种增加到10多个,交易额上去了,风险也增大了。同时,近年来随着市场转暖,期货公司快速扩张,在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新加入人员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行业道德风险问题。另外,随着新技术开发应用,期货公司也面临着因相应法规制度不完善而带来的风险。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记者:面对市场出现的新风险,期货公司如何加强风险控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马文胜: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期货公司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基础。证监会两年前出台的《关于期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试行办法》,当前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同时,期货公司要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流程和规章制度,特别是与公司经营流程保持相对独立。而且要积极推进企业风险文化建设,期货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其中每个环节如果处理不当都可能产生巨大风险,因而它不同于普通的实体产业。多数实体产业只要控制好财务风险,企业风险就会大大降低;但是期货公司需要控制好每个环节,否则后果都将是灾难性的。如对客户合同鉴定不负责任,则有可能导致公司关门;再如若公司出市代表不尽职,则可能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
建立全面有效内控机制
记者:这些年来中期公司风险管理在业内属比较成功的,请问中期公司有哪些风险控制经验可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马文胜:经过多年实践,中期系统期货经纪业务风险控制形成了自身特点:一是不仅在业务流程上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更为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全面、有效的风险内控机制,以确保风险管理机制得到百分之百地有效执行;二是保证期货业务风险内控和风险管理有效性,坚持风险管理自上而下原则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原则。所谓风险管理自上而下原则强调的是公司高级管理层,包括董事会和最高经理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首要责任,高级管理层本身更应该成为风险管理对象和重点;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原则则是建立独立于具体承担风险的管理层和业务部门之外的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直接向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汇报企业风险情况,加强专业化管理、风险预警和汇报机制。
中期系统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其期货风险管理有不同于其他公司的难点。由于分支机构遍布各地,传统报表数据汇报信息,不能完全、真实的反应分支机构经营风险情况。而现场审计又不能经常进行,并且有严重滞后性。为了实施有效风险管理,中期公司首先建立了专业化风险管理体系,成立直接对公司董事会负责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中期5家独立法人分支机构均是总部参股企业,因此总部成立经各分支机构董事会授权的风险管委会和相应职能部门,统一对各分支机构实施风险管理。专职、专业、专人负责对全系统分支机构进行风险监控和管理,并制定统一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实施稽核检查。各分支机构下设独立风险总监,负责风险管理;并实施“垂直领导”的风险管理体系,分支机构风险总监可越过总经理直接向总部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部汇报情况。其次,公司建立高效、强大的风险监控管理系统。公司建立了对各异地分支机构期货交易和结算业务全程监控的大型软件系统,利用IT技术,在传统报表、审计基础、制度建设基础上,形成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分支机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这样可以突破地域、人力、效率等诸多方面限制,高效全面,且没有人为因素干扰。另外,建立起有效预警和沟通机制。通过数据分析,预测市场变化所可能产生的风险,并及时发出预警,提前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及时将各种信息及风险可能性进行上下沟通,形成快速、一致的处理对策,确保在第一时间化解风险。(中国证券报 赵彤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