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以南美大豆为标的的期货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正式挂牌交易。这样CBOT大豆市场交易标的将覆盖美国本土和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等世界大豆主产区,从而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全球大豆定价中心的地位。
价格高于CBOT美豆合约
上周五,南美大豆期货合约正式在CBOT挂牌交易,首日成交了200多手,交易主要集中在近月合约。其中主力合约7月终盘报收于641美分,较CBOT美豆7月合约高出9美分。5月23日,上市第二个交易日的南美大豆期货合约收盘价继续高于CBOT美豆合约,7月合约收高7.5美分至648.5美分,较CBOT7月合约高出8.5美分。当日南美大豆主力7月合约成交仅90手,持仓为110手。
由于南美大豆价格一般比美国大豆价格低,此前市场普遍预期新上市的CBOT南美大豆期货合约价格将低于美豆期货价格,但其上市后的这两个交易日价格都高于美豆。对此市场人士认为,可能与两者的质量要求不同有关,而且新上市合约往往容易出现高开现象。
交割地点首次设在境外
在过去10年中,南美大豆产量增长了两倍多,供给也占到了世界大豆的50%以上。去年巴西、阿根廷大豆产量分别达到了5300万、3900万多吨,两者之和已超过了产量为8000多万吨的世界第一大豆生产国的美国。同时,南美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压榨地区,可以满足全球75%以上豆粕、豆油进口需求。据介绍,CBOT推出南美大豆合约,主要是为了满足客户对高度相关的风险管理工具不断增长的需求。此次CBOT特意将南美大豆合约交割地点设在巴西的parana g u a 和santos 港,这是美国第一个实际交割地点设在境外的农产品期货合约。从理论上讲,南美期货合约应和巴西parana g u a 港口大豆FOB现货价格高度相关,而目前南美大豆FOB价格是以芝加哥期货价格为基础。
CBOT的一项研究表明,在1999年到2004年间,美国伊利诺伊州、海湾地区大豆现货价格和CBOT大豆期货价格相关系数为0.98;然而,同一时期南美大豆现货市场与CBOT期货市场相关系数仅为0.64。新推出的南美大豆合约旨在提高这两个市场相关性,以及为南美大豆套保客户提供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同时,新合约的推出也为市场提供了在南美大豆合约和现有合约之间套利的机会。
从历史上看,影响大豆基差水平的主要市场因素是收获时间和现货销售速度。美国在每年九、十月份是大规模收获季节,而南美则是在每年三、四月份。在收获季节,南美现货价格与CBOT美豆期货合约差价最大。2004年春季大豆基差图表清晰表明,人们对利用CBOT美豆合约做南美大豆套期保值的担忧。那时美豆库存达到历史低点,而这一因素推动CBOT期价超过了每蒲式耳10美元的天价。同时正值南美收获季节,当年南美产量是创纪录丰产。南北美两个市场基本面的差异,造成了去年春天南美大豆现货贴水跌至历史低谷。而新推出的南美大豆期货合约,可以将基差以及套保风险降至最低。
国内大豆合约有必要细化
目前大连大豆期货合约分为黄一号大豆合约和黄二号大豆合约,其中一号合约以国产大豆为标的,二号合约经过几次修改后逐渐定位于进口大豆。我国是世界第一的大豆进口国,进口数量庞大,近年来几乎每年进口量都在2000万吨以上。而且进口大豆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美国,另一个就是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两者几乎平分秋色。由于美国大豆与南美大豆生产季节不同,两者不仅进口价格不同,而且进口时间上也有差异。一般是上半年以进口美国大豆为主,下半年则是进口南美大豆居多。这就导致黄二号大豆不同合约定位有分歧,价格难以衔接。
青马投资首席分析师马明超认为,可以借鉴CBOT推出南美大豆期货合约经验,将目前国内黄二号大豆合约进一步细分为两个合约,一个以美国大豆为标的,另一个以南美大豆为标的。这样再加上原来的以国产豆为标的的黄一号合约,国内大豆期货合约不仅定位更明确,而且覆盖了世界主要大豆产区,有利于我国争夺全球大豆定价中心。事实上,大连大豆期货合约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合约设计的改进与完善。2002年由于国家转基因政策变化,大商所将原来的黄大豆合约一分为二,并先期推出了以国产豆为主的一号合约。去年年底,交易所又推出了二号合约,该合约覆盖了国产豆与进口豆。随着国家转基因政策稳定,以及进口贸易实际需求,前期大商所又对黄二号合约设计进行了修改,改为主要为进口大豆服务,这一过程也是不断细化和完善合约的过程。(中国证券报 赵彤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