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交易所国债指数再度上扬0.10点,又一个历史新高108.19点被创造出来。除了04国债08尾盘微跌1分之外,其余所有的债券无一例外都是上涨或是平盘。自8月份CPI创下23个月新低以来,不少机构在先前买出之后又不得不反手再度买进。为什么在身边不少商品都在涨价的同时物价指数的涨幅却在不断下行?我们到底是应该相信数字还是相信事实?
仔细分析CPI指数的各个构成部分价格的变动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影响CPI趋势的主要因素是粮价。由于粮价在CPI指数中所占比重相当大,只要粮食价格持续缓慢下跌,CPI指数就不可能出现明显的回升。但是,撇开食品价格下降的因素外,我们发现其他因素都与CPI指数的走势背道而驰。
首先,除了食品价格以外,几乎所有的消费品价格或是降幅趋缓,或是加速上升。除服务价格持续上涨外,耐用消费品价格虽然一直为负增长,但月度降幅明显趋缓。其次,新的涨价因素也开始显现。近期国家开始相机提高部分公共服务产品的价格,各地水电煤气的价格都在有计划的提升,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的价格上涨也开始松动。更重要的是,由于生产资料价格连续两年多的上涨,使得工业消费品生产企业成本增加的压力不断积聚。今年上半年证券市场各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上市公司亏损比例达到15%以上,每股盈利较去年同期下降3.10%,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较去年同期下降4.03%。生产企业若不通过压缩生产规模控制成本来避免亏损,就必须通过涨价来转移成本。
由于粮食价格在CPI指数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大,因此未来几个月CPI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从CPI指数的各个构成部分来看,身边物价上涨的事实的确在CPI指数中有所反映。数字和事实都没有错,要怪只能怪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