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外电评论 - 正文

[期货市场]基金翻空操作油价短期回调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李冬梅 2005-10-12 08:03:2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格林集团  李冬梅  今年9月的后半月,国际油价一直处...
□格林集团  李冬梅
  今年9月的后半月,国际油价一直处于高位震荡,上冲动力逐步减弱,面临方向性抉择。在我国欢度国庆长假期间,国际原油期价暴跌逾7%,与以往境外资本惯用的利用我国长假推涨的伎俩大相径庭。10月10日,美国指标原油WTI11月合约报收于61.80美元/桶,较8月30日创下的收盘纪录高点69.9美元下跌8.1美元/桶,跌幅逾11%,仅国庆长假期间该合约即下挫5.05美元/桶。
  在飓风炒作接近尾声,库存炒作亦逐步黯淡,市场对高油价的影响重新估量的时刻,基金再次领先于市场的走向,相信此后的一段时间,石油期市将延续一个较深幅度的回调。
  墨西哥湾原油生产逐渐恢复
  毫无疑问,飓风对墨西哥湾的破坏是油价前期再创新高的导火索,卡特里娜和丽塔飓风的袭击,使得占据美国重要低位的石油生产、炼制及进口基地的墨西哥湾遭受重创。截至10月7日的数据显示,仍有多家炼厂关闭或减产,这使得每天损失汽油90万桶,馏分油50万桶,以及航空燃油20万桶。
  但与飓风来临的初期状况相比,墨西哥湾的炼厂产能及油气的生产恢复情况是日益向好,截至10月7日已经恢复了24%的原油产能,以及12%的天然气产量。虽然恢复情况还是不甚理想,但是配合IEA联合诸多国家释放的石油库存,相信美国的库存数据不会受到墨西哥湾情况太大的影响,而此后墨西哥湾的恢复将成为油价走低的缘由之一。
  美国冬季取暖油供应有保障
  北半球的冬季意味着取暖油及天然气的消费高峰,而此前由于墨西哥湾受飓风影响严重,市场担心取暖油库存补充不足将会导致冬季供应紧张。但这种担心目前来看大可不必,一方面,国际能源署正在准备第四季石油供需预估报告,12月国际能源署将据此决定是否释出成品油和原油以缓解飓风后的供应短缺;另一方面布什政府的能源部长博德曼也表示,美国政府准备在适当的时候释出取暖油储备以保证今冬供应充足。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截至9月23日,美国取暖油为5720万桶,较去年同期增加9.16%,馏分油库存为133.6百万桶,较去年同期增加6.45%。随着墨西哥湾炼厂的炼制能力的恢复,产能的日益提高,以及国际能源署及美国释放库存的补充,相信馏分油及取暖油的库存将日益增加,市场的担心也将逐步消退。
  欧佩克增产的原油入市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9月19日—20日在维也纳召开了第137次部长级会议,并达成决议,废除目前2800万桶的配额,启用闲置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时间为期3个月,新的原油10月份将进入市场。
  咨询机构OilMov e m e n t s 的分析师梅森表示,欧佩克在截至10月15日的四周内原油日装运量增加9万桶。梅森表示,来自包括伊拉克在内的欧佩克11国现货与合同总装船量升至每日2,443万桶。运往东方的原油略为增加,因亚洲供应似乎不足。同时,经海上运至西方的原油数量本月稍晚将会增加,因北半球冬季需求高峰即将来临。
  利多出尽基金顺势翻空
  作为石油期货市场的风向标的基金持仓,也在此波油价的回落过程中完成了多翻空的操作。
  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持仓报告,截至10月4日,基金在WTI原油期货上的净空单已经达到27251手,而9月6日基金还是持有净多单24094手。可以说,基金再度领先了市场的走势,显示其超凡的敏锐嗅觉。
  进入10月就意味着美国汽油消费高峰的结束,而馏分油的需求高峰尚未到来,处于补库阶段,美国的飓风炒作临近尾声,虽然墨西哥湾石油生产情况依然严峻,但高油价带来的需求减弱,以及各国纷纷释放储备库存,欧佩克的增产都会在10月有一个充分的作用体现。在种种利多因素出尽的时候,高油价对需求的抑制作用会越发明显,而且将成为此后一段时间内左右油市的主要言论。因此,有理由相信油价将会经历一个较深的回调历程,基金漂亮的急转调头完成多空转换,是完全合乎时宜的。
  综合以上因素考虑,笔者认为近期国际原油价格的主基调将是震荡走低,原油此次调整的幅度将继续扩大,当然在其下行的过程中,会有所反复。
  60美元附近将会震荡数日,然后下探57美元,如果墨西哥湾原油生产恢复良好,库存报告配合的话,也有见到55美元的机会。但不可否认,这应该是今后一段时间中比较少见的低价格了,毕竟基本的供需紧张没有改变,油价仍将会在修正之后,积蓄能量,重返上升通道。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