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市场操作转向为时尚早
记者 黄宪奇 北京报道
国庆长假后的第一周,央行延续了节前大力度回笼资金的公开市场操作方式。在周二回笼资金400亿的基础上,本周四央行将单日央行票据的发行规模提高到600亿,使得本周资金净回笼的规模至少在510亿以上,创下了下半年单日票据发行规模和单周资金净回笼规模的最高记录。
但业内人士认为,资金回笼力度的加大并不意味着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转向,银行间市场低利率的状况还将持续。
资金回笼力度明显加大
货币供应量是央行进行宏观货币调控的主要参照指标,为实现货币供应量的具体目标所进行的微观调控则主要靠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来实现。下半年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节奏出现较大波动,6月份资金净回笼的规模已经低于市场预期;7、8月份,央行资金回笼力度继续维持低位,使银行间市场资金宽松的状况达到泛滥的地步。
但9月份央行一改对资金宽松状况的放任态度,公开市场资金回笼的力度明显加大。央行9月份共发行票据9期共计2650亿元,开展8期正回购共计900亿(28D正回购操作3期300亿,182D正回购5期600亿);而本月到期票据2370亿,正回购到期400亿。这样央行9月单月净回笼资金780亿元,较8月份增加250亿。
根据公告,央行将于本周四发行两期共计600亿元的央行票据,为下半年单日央行票据发行的最高记录;其中3月期央票的发行量为400亿元,另外央行时隔4个月后重启6月期票据发行,最高发行量200亿元。而在本周二,央行已在公开市场发行了300亿元1年期央行票据,同时进行了100亿元的28天正回购操作。
另外根据统计,本周到期的票据和正回购的总量为490亿元,按照惯例央行在发行票据的同时还将进行正回购操作,这样本周央行资金净回笼的规模至少在510亿元以上,创下了6月份以来单周资金净回笼的最高记录。
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是加力的主因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的赵峰认为,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是央行加大资金回笼力度的主要原因,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并没有变向的趋势。赵峰进一步认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这一变化具有被动性,这一点可以从央行票据发行力度明显加大而银行间市场短期资金利率一直徘徊在历史低位得到印证。
根据报道,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总量达到7532亿美元,7、8两个月,外汇储备增加422亿美元,月均211亿美元。其主要来源在于,一方面贸易顺差继续增加(7、8月都超过了100亿美元,而上半年月均为73亿);另一方面人民币小幅升值增加热钱流入。如果保持这一进度,央行单纯每月对冲外汇占款就必须回笼资金1800亿元左右,再加上到期的央票和正回购所产生的资金供应,央行面临的资金回笼压力可想而知。
在节前结束的四季度财政部国债筹资会议上,央行官员也认为,中国的汇率改革必然促使货币供应量上升。维持资金宽松状况,压低货币市场利率主要是为了配合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和汇率体制改革的需要;为巩固汇率体制改革的成果,与国际游资的斗争还将持续下去,在未来一段时间央行将继续维持货币政策的稳定。
这位官员同时又指出,由于低利率时代投资人囤积了大量低回报的人民币资产,因此央行会防止利率急升给投资人带来过大风险。这或许有助于解释近期央行加大票据发行力度但并未进行资金的完全对冲的原因。因为适当地回笼资金利于保持货币市场利率的稳定,而票据发行中保持短期票据占优势将有助于缓解未来外汇储备增长急转直下时给资金面带来的冲击。
重启6月期票据意在避免集中到期
从9月份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变动看,正回购操作受到限制,央行票据成为资金回笼主力,同时3月期央行票据主力地位不断强化。央行手中所持现券数量有限,持续进行大规模正回购操作自然力不从心,所以票据成为央行回笼资金主要工具也符合市场预期。
不过在今日的公开市场操作中,央行重启6月期央行票据引起市场关注,因为本次半年期票据发行距离上次发行时间已超4个月。
此前出于发行成本的考虑和灵活调控资金的需要,央行9月份明显强化了3月期票据发行的主力地位。对于本次重启6月期央行票据,赵峰认为,由于外汇占款增长的压力加大,原有的操作工具已经不能满足央行资金回笼的需求,另外为了避免3月期央行票据在未来某一时间集中到期,也需要发行新的品种来丰富公开市场操作的内容。(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