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商业评论 - 正文

券商备兑权证遭遇担保难题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闻涛 2005-10-19 04:35:1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管理部门已开始针对相关问题征求意见  □本报记者 闻涛  权证产品面世境内资本市场以来,反应最为积极的机构是证券公司,然而这种积极态度近期却遭到打击:制约来自备兑权证的履约担保问题。据了解......
管理部门已开始针对相关问题征求意见
  □本报记者 闻涛
  权证产品面世境内资本市场以来,反应最为积极的机构是证券公司,然而这种积极态度近期却遭到打击:制约来自备兑权证的履约担保问题。据了解,相关机构对于券商发行备兑权证提出了很高的担保要求。业内人士称,如果完全按照这些要求来执行,券商将要支付高额的担保费用,这将有可能吞噬新业务能够带来的收入,进而影响到券商备兑权证的推进工作。
  面临担保难题
  备兑权证的履约担保是权证发行人绕不过去的坎。按照相关规定,权证发行人可以选择两种方式进行担保:一是通过专用账户提供并维持足够数量的标的证券或现金,作为履约担保,二是提供经认可的机构作为履约的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人。据了解,提供担保对于券商来说并不是很难,问题在于相关部门提出的担保要求使券商很难在担保成本和发行收益之间找到平衡点。
  银行是最为常见的第三方担保机构,但据券商人士透露,银行目前对于为券商发行备兑权证提供担保并不热心。该人士分析说,银行态度冷淡原因有二:首先是券商过往不太良好的信用记录让银行望而却步。在银行看来,能够做的中间业务很多,没必要为了微不足道的担保费而冒风险;其次是银行对于权证产品还很陌生,短时间内无法准确把握权证的风险和收益情况,更搞不清楚其未来的发展前景,银行对于陌生的领域倾向于保守。银行对于风险的担忧和对券商的不信任,使得担保费用居高不下,已经明显超出了券商可以承受的范围。
  在第三方担保受阻的情况下,券商转向了自身提供担保。国信证券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师葛新元认为,国内还缺乏完善的信用制度,所以券商只能提供实物担保(现金、相关证券资产等)。遗憾的是,券商自己提供担保同样面临着高成本的问题。广发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何荣天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担保账户和风险对冲账户是分立还是合并。
  券商人士分析说,如果将担保账户和对冲账户完全分立,无疑会增加券商的发行成本。在权证存续期内,券商将有大笔资金被冻结,资金成本很有可能高于发行权证带来的收益,这对于券商来说无疑是得不偿失的。他还说,现在券商普遍面临着资金紧张的问题,谁都不愿意大笔的资金被长期占用。
  另据业内人士透露,登记结算机构对于券商发行备兑权证的担保问题把关很严,现在担保问题已经成为券商发行备兑权证的瓶颈,如果相关部门始终不松口,则券商推出备兑权证的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推出的步伐也会明显放慢。
  借鉴境外经验
  虽说担保问题让券商颇感无奈,但为了加快创新的步伐,早日促进备兑权证成行,券商还是拿出了非常积极的态度,一位创新试点券商人士告诉记者,近期正在同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希望能够适当降低担保要求。
  有观点认为,券商还是有自己解决的空间。招商证券研究员谢秉稚认为,关键两点是与其他机构的沟通和券商自身的技术水平。他说,券商需要保证同银行之间对于风险问题达成共识,让银行意识到风险是可以控制的。
  广发证券何荣天建议说,风险控制工作更应该交给发行主体来做,现有的规定可以作些调整,比如对于创新试点券商,能否考虑不用提供担保,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发行人的成本。他还举例说,在香港市场上,信用评级居于前三等的机构在发行备兑权证的时候是不用担保的,国内市场是否可以借鉴。
  何荣天说,如果将两个账户合并,担保账户当中的资金和证券就不是完全冻结,券商的操作将会灵活一些,可以将账户当中的资金用来购买央票,也可以用来进行国债逆回购。国信证券葛新元也指出,这种操作方式有助于提高券商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降低发行成本。何荣天还建议说,担保账户中的资金和证券数量应该随着在外流通权证的数量变化进行动态调整,而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
  据分析,券商的这些建议在技术上完全可行,但是会增加登记结算机构的监管难度,比如要对担保账户进行实时监管,还要定期进行结算,这些都会增加系统运行的成本,登记结算公司面临的风险也会增大,目前券商正在就这些问题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虽然结算担保的问题悬而未决,但交易所推动券商备兑权证的动作仍在进行。记者近日了解到,一份名为《证券公司发行备兑权证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在广泛征求意见。该《通知》对备兑权证的发行、风险控制、担保品的范围以及产品创设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值得注意的是,有资格发行备兑权证的券商被限定在创新试点范围之内,而且要求券商最近一年经审计的净资产数额大于15亿元,净资本大于10亿元。
(证券时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