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逐鹿港股营造“点石成金”的市场效应TCI三度染指地产股的幕后
周一复牌后,百仕达股份一度上涨3港元/股,创52周以来的新高,收盘报2.7港元/股,大涨30.12%,创出TCI染指的三只地产港股单日涨幅之最!
□本报记者 吕锦明
继以大手笔获得领汇(0823)基金17.95%股权和新世界发展(0017)的7.45%股权后,英国对冲基金TCI(即The Children’s Investment Fund Management)再次现身另一只香港上市的地产股———百仕达控股(1168)。这是TCI短短一个月内连续三度出手香港地产股。
TCI为何连续大手笔入股香港地产股?市场人士分析指出,原因可能有三:一是看到这些公司的资产净值相对于股价有很大折让,认为有利可图;二是通过营造市场气氛,为日后炒作期指作准备;三是看好人民币汇率调整后的内地和香港地产市场发展潜力。
百仕达股价再现“TCI效应”
百仕达控股上周五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以1.95港元每股向包括TCI在内的4个基金,配售2.8亿股,配售价较公司停牌前收盘价2.075港元折让约6.02%,新发行股份相当于公司扩大后股本的10.6%左右。公司表示,本次约5.32亿港元的集资净额将全部用于公司现有的物业发展项目及一般营运资金的补充。
至此,百仕达已成为TCI入股香港地产股的第三个目标。据悉,TCI将认购公司这次所配售股份中的8000万股,占配售股份的28.6%,交易总金额达1.56亿港元。此外,GLG Partners LP认购8000万股,PMA Capital Management Ltd.认购1亿股,惠理基金认购2000万股。
在百仕达昨日复牌之前,市场人士已经预测其复牌后将出现大涨,因为此前领汇在12月1日公布TCI持股约18%、成为单一最大股东后,截至上周五,领汇基金价格累计上涨了16.6%;TCI的第二个目标新世界发展股价近期也有大幅上涨,上周累计上涨了18.35%。因此,市场相信“TCI效应”会再次在百仕达控股上发挥作用。
果不其然,周一复牌后,百仕达股份即受市场热捧,盘中一度上涨3港元/股,创52周以来的新高,收盘报2.7港元/股,大涨30.12%,创出TCI染指的三只地产港股单日涨幅之最!
TCI入股之三大猜想
“TCI入股的三只地产股的共同特点是,这些公司的资产净值都较市场股价有很大的折让。”凯基证券分析师邝民彬指出,通过入股将可以使TCI参与公司的策略管理、提高企业价值,最终在股价上获得价差。
著名财经节目主持人曾志英认为,TCI三次出手体现三大特点。首先,选择的公司股价比较低,公司价值的上涨潜力巨大。
其次,公司股权相对比较分散,TCI入股后将可按照规定派董事进入董事会,参与公司的管理经营。“这对TCI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因为TCI可以借此影响这些上市公司的运作,例如让领汇管理层提高旗下的香港商店铺位的租金比例等,提高公司的资产净值获利。退一步来说,即使公司不按TCI的意图行事,TCI也可在公司高价回购所持公司股票时获利。”曾志英表示,TCI连续入股两只香港本地股后,又将目标投向主要业务在内地的百仕达控股,这表明其可能对内地和香港的地产物业市道前景很有兴趣,也与近期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不无关系。
据悉,百仕达在深圳主要开发的是高档项目,如百仕达花园、红树西岸等。“现在,TCI既持有香港商铺和酒店管理公司的股份,又持有内地物业管理公司的股份,显然是对两地地产物业市道有一定的信心才这么做。”
第三,为了营造一种“TCI点石成金”的市场效应,为日后炒作期指做铺垫。“摩根大上世纪90年代初涉足港股时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曾志英回忆道,在市场形成“大摩逢买必赢”的观念后,摩根大通就会转向对期指有直接影响的恒生指数指标股,在指数期货上大获其利。
市场人士:监管部门须警惕
亨达国际分析师黎伟成也认为,TCI有刻意营造“点石成金”的市场效应之嫌。
公开资料显示,TCI成立于2003年,并以英国伦敦为基地。其创办人Christopher Hohn管理资产约30亿美元(234亿港元)。TCI曾在去年底德国交易所提出以13亿英镑(约175亿港元)收购伦敦交易所时,以持有8%德交所的第二大股东身份号召其他基金股东以出价太高为由反对建议,并于今年初成功阻截德交所的收购。据悉,这只基金去年的回报率超过40% 。
“国外基金的操作手法向来变化多端并且以强悍著称。” 黎伟成表示,通常这些基金在形成市场跟风效应后,悄悄套现前期买入的股票后,再入股一些对指数影响比较大的指标股,借此在指数期货上左右市场获利。因此,他们的获利比例比较可观。
他指出,近来港股指数期货交投活跃异常,不排除陆续有更多基金效仿TCI进入港股市场,并使指数期货更趋活跃。但是这些基金的操作手法往往直接或见解影响到市场的安全,因此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等监管部门有必要对其市场行为密切跟踪,加强信息披露要求,增加公众透明度,以保证香港证券市场的长远稳定和发展。
(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