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商业评论 - 正文

2006:券商自营有望全面出击

来源:证券时报媒体 作者:王进 2006-01-12 02:53:5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券商普遍看好今年股市行情———2006:券商自营有望全面出击  □见习记者王进  多家主流券商表示,今年将加大自营业务的投资力度,这意味着券商在二级市场上仍将扮演重要角色。  与市场的......
券商普遍看好今年股市行情———2006:券商自营有望全面出击
  □见习记者王进
  多家主流券商表示,今年将加大自营业务的投资力度,这意味着券商在二级市场上仍将扮演重要角色。
  与市场的普遍预期不同,尽管上证指数在2005年下跌了8.3%,但不是所有券商都陷入了自营业务的泥潭,部分券商的自营业务甚至成为2005年的最大亮点。其中,东方证券去年实现自营差价收入1.2亿元;光大证券去年股票投资收益达1.06亿元,权证方面已实现的利润为3000多万元;另外,海通证券去年7月取得的一笔专项贷款至年底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尽管业内曾有券商回归本位的呼声,但在明显的机会面前,券商显然不会冷眼旁观。采访中,多家券商自营部负责人表示,预计2006年股市行情会好于去年,因而可能调高自营业务的金额,但具体额度需要公司董事会的批准。另据有关人士介绍,除了看好今年的行情外,券商增加投资规模还与券商的经营环境改善、可用资金额度增加等因素有关。
  市场人士担心,止盈止损制度实施后,券商在2006年的操作可能畏首畏尾,其中止损制度可能使券商重仓品种在下跌时遭到券商的强行斩仓,从而起到助跌作用;而上涨时券商重仓股在止盈的规定下也会带来较大抛压,使上涨空间受到抑制。这样,券商重仓股很难得到市场认同。
  业内人士并不赞成这一观点。海通证券投资部总经理时建龙认为,券商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止盈与止损空间,对于确实价值低估的品种,如果股价下跌则是增仓摊低成本的良机,止盈止损制度不会成为券商投资的羁绊。而此前光大证券自营业务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止盈止损制度并不是说每家券商都有统一的口径,各家券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止赢止损比例,适合10%的就用10%,适合50%的就用50%。”
  在券商回归本位的呼声下,部分券商有弱化自营业务的倾向。然而,这种做法未必是券商的主流趋势。业内人士认为,部分券商弱化自营业务是出于回避风险的考虑,是在预期市场疲弱的环境下采取的应对策略,就此认为削减自营规模是发展趋势显然有失偏颇。我国券商自营业务的发展可与国际银行业的风险控制过程相类比:发达国家银行过去也曾有过全面控制和回避风险的阶段,但目前国际主流银行已进入全面风险管理阶段,即银行通过主动承担部分风险来换取利润水平的提升。未来我国券商的自营业务也会随风险控制能力的增长而得到加强。
  “只要有承受风险的能力以及过硬的投资水平,券商还是可以做大做强自营业务的。国外著名券商高盛的自营业务就做得非常出色。近年来自营业务一直是高盛秘而不宣的赚钱机器,2004年其自营业务部门的业务收入在公司税前收益中占比甚至超过了50%,高盛也因此在华尔街被称为‘对冲基金式的投资银行’。”国信证券公司战略研究员陶鹂春介绍说。
  尽管2006年将是A股市场风云变幻的一年,但多家券商投资部负责人表示,今年券商自营业务的表现仍然值得期待。
(证券时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