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储糖今年两次拍卖的前一个交易日,纽约原糖期货都出现了暴涨多方牵制国储拍糖无功而返
□本报记者李辉秦利
今年第一次国储糖拍卖期间,市场价格“越拍越涨”的反向思维,昨日再次得到了印证。
昨日进行的第二次9.2万吨储备糖拍卖,拍出了4740元每吨的高价,比第一次最高价高出了100元。与此相呼应的是,当天国内产销区各市场吨糖价格结结实实地涨了近百元,而郑州白糖期货也大涨,主力0605合约暴涨185元,以接近涨停的价格4833元报收。
一般来说,在产糖高峰期的月份里,国储糖出库更加大了市场现货的供应,价格不跌就已经不错了。原来是寄希望于国储糖拍卖影响或抑制食糖市场的涨价风潮,现在却是因为市场价格不断上涨,反而推升了拍卖价格的走高。为什么国储越拍糖价格反而越高?国储拍糖决策机制是否出现了问题?在日前举行的一次白糖行业内部会议上,权威人士称,除了国外食糖价格暴涨与国内拍卖相逢的因素外,另有三大因素造成了这一结果,并提出应该完善国储糖制度的建议。
把握最佳拍卖时机
这位人士指出,这几年来,国家储备糖反周期实时操作,确确实实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达到了稳定国内食糖价格的政策效果。但从2005年国内糖价一路上涨的情况来看,国家储备糖决策机制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据悉,国家储备糖政策出台是由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仓储协会和华商储备管理中心这6个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决定的。这6个部门具体提出国家储备糖收储或者释放储备的时机、价格和地点等问题。这项制度的好处是各方面讨论意见比较充分、全面,但缺点也很明显,部门众多,且部门间利益各异,这往往会拖延国储糖政策决策时间,错过决策的最佳时机。
“这样的拍卖的确给国家省了出库费、入库费、运费,但是这种拍卖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少量单位拍走了原糖,个别单位甚至囤积。”据该人士称,去年有的部门提出在国内进行拍卖即将进口的古巴原糖,但是这批原糖有的还没有装上船、有的还在海上飘着呢。因此他认为,去年上半年包括年终进行原糖的拍卖很不成功。
“为什么2005年糖价一路上涨?就是因为我们国家储备糖根本就没有到达国内,没有投放到市场,而是被少数的糖商拿走。”他说。
除了拍卖时机有些失误以外,在拍卖地点的选择上也有所欠缺。据了解,今年第一批9.2万吨的储备糖拍卖,第一次在中国储备原糖加工后在工厂直接拍卖。拍卖目的是想增加国内白糖有效供给,但是这次储备糖的拍卖更多地落入到了少数糖厂手中。对此,该人士称,糖厂得到这些糖后,就可以操纵以后的糖价。据他统计,第一次拍卖,75%以上的糖被糖厂买了,这些糖就在糖厂仓库。从昨日竞拍结果来看,采购方仍多为制糖企业。“这些糖根本没有进入国内市场,怎么会给国内市场产生作用呢?”他说,应该对国家储备糖决策机制、决策过程进行反思。
如何调控市场才有效
针对国储糖“越拍越高”现象,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储备糖应发挥更大作用,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要增加储备规模。要想有效调控市场,规模必须扩大,同时至少1/3量是成品糖;其次是国储糖决策要高度统一。必须形成“短、平、快、高速统一、高度保密”的决策机制,这样才能对国内市场产生影响。一定要消除部门利益。第三要建立和培育完善的市场体系。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期货上市后,解决了高端市场一直缺位的问题,为中国食糖储备政策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价位参考。另外,要解决产区和销区的价格不接轨的问题,形成期货和现货市场价格传导机制。怎么样把整个市场价格传导机制建立起来,只有这样国家储备糖才能更好发挥作用。最后,要形成高效统一的信息资源。现在价格信息满天飞,如何实现信息资源高度统一是以后糖业发展中面临的很大问题。
(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