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士预计今年非关键期限国债发行量可能达到2500亿元,同比增幅近七成
昨天,财政部公布的2006年部分关键期限记账式国债发行计划表显示,在国债发行余额管理正式实施的第一年,今年国债发行的灵活性和调控空间明显增强,为余额管理的顺利实施腾挪出空间。
据昨天公布的发行计划表显示,今年关键期限国债品种被精减,由去年的4只减至3只。其中,除1年和7年的期限保持不变外,原2年和5年期限品种被合二为一,由3年期国债品种替代。同时,关键期限品种的发行期数下降,由去年的11期降至10期。
而此前,据业内人士预测,由于今年到期偿付的国债量大幅度上升,在财政赤字与去年持平的情况下,今年国债发行量预计达到8000亿元左右,比去年增加近1000亿元。因此,今年国债的发行期数也将会相应增加。而关键期限记账式国债发行次数下降,无疑意味着今年非关键期限记账式国债的发行量将会明显上升。
一些证券研究机构人士指出,假如今年每关键期限国债发行量与去年相同,大约为330亿元左右,则今年关键期限国债发行量总计3300亿元附近。在预期的国债发行总量中的占比为41%,而去年则达到了46%。由此而腾出的空间,无疑将由非关键期限记帐式国债来填补。
此外,由于目前记账式国债发行成本低于凭证式国债,则记账式国债无疑仍将成为今年国债发行的主力品种。因此,若今年凭证式国债发行量维持去年水平,则记账式国债发行空间可能将达到5500亿元至6000亿元左右。与此相对应的是,非关键期限记账式国债品种的发行量将可能进一步上升,有可能达到2500亿元左右,比去年增加近1000亿元。
银行间市场专业研究人士指出,毫无疑问,这部分发行空间的出现将增加今年国债发行的灵活调控度,为余额管理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同时,财政部也可以视市场利率状况,灵活安排发行一部分中、长期国债,以进一步降低筹资的成本。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今年3月份是关键期限记账式国债发行的真空期。而一季度往往又是市场资金充裕之时,因此不排除此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共同配合,通过余额管理回笼市场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