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外电评论 - 正文

金融股下挫 内地香港基金极力追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简俊东 2006-03-06 08:37:3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金融股下挫 内地香港基金极力追捧 ------------------------...
3月2日,连续下跌了5个交易日的H股指数止跌回升,全天升19点,收于6505点。

  3月3日,多头更是强势反攻,升幅增大,全天涨40.21点,报收6545.59点。建行(0939.HK)、交行(3328.HK)一改近期颓势,涨幅分别达3.5%和1.12%。

  下午2点,H股已经上攻到6570点上方位置。在H股1月至今的行情中,无论涨跌,金融股都担当了领头羊角色。而更为微妙的是,A股市场银行股的步伐和H股保持着前所未有的一致。金融股同时为内地和香港的基金宠爱,金融股近日的暴涨暴跌中,基金扮演了什么角色?它们又将如何运作手中的金融筹码?

  两地金融股联动

  某香港证券从业人员告诉记者,H股的爆炸性行情始于去年12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公布2004年的经济普查结果,GDP总量向上修订16.8%,其中93%的增量来自第三产业。这显示服务业已步入了高速膨胀期,为金融股和消费股迭创新高埋下了伏笔。

  今年1月开始,H股走势开始抛离恒生指数,走出一波独立上涨行情。其中的领涨龙头正是金融股,其后航运股、消费股、地产股及资源股等轮番发力,H股的升势随之全面开花。中石油(0857.HK)、中石化(0386.HK)、交行、建行、平保(2318.HK)、中人寿(2628.HK)和紫金矿业(2899.HK)等中资股连创新高。成交金额一直维持在50亿-80亿港元的高水平。

  香港是明显的基金市,H股基金市的特质表现得尤其明显,基金资金扎堆正是推高H股的主要力量。

  而记者在采访中也深刻感觉到,国家统计局经济普查结果出来后,基金经理们提及银行股的次数也明显增加。2005年基金四季报的统计显示,金融股是基金2005年增仓幅度最为明显的板块之一。

  而香港资本市场对于H股的狂热追捧使得A股投资者颇为不解:

  “如果算上股改对价,A+H股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价格倒挂。”广发基金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陈仕德直言。

  其他业内人士的观点似乎偏向认定香港投资者没有疯。香港基金对于H股的追捧使得国内的基金经理开始反思对金融股乃至整个A股市场的投资策略是否过于保守。A股价值重估再次成为市场投资的主题。

  “无论是国内的经济状况还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都超出了很多机构的预期。金融股是我们必然关注的板块,主要是5只银行股。”一国内基金经理表示。

  两地基金共识

  虽然香港和内地基金都极力追捧金融股,但是香港中资金融股从2月24日开始一头扎下来,拖累了整个H股以及国内A股的相关板块。

  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一份国内券商香港分支机构提供的研究报告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H股涨幅太高了。基金获利了结,将资金暂时转入其他行业。记者粗略计算,1月至今H股指数最高涨幅已经超过25%。

  而另外一则负面消息也打压了投资者的热情:

  中国银监会日前向建设银行总行通报去年10月对其法兰克福分行的检查情况,指其分行在执行当地监管要求及授权制度执行等十大方面存有重大缺陷,要求建行提出整改措施。该分行在德国持有全能银行牌照,是目前建行获准开业的5家海外分行之一。

  上述研究报告认为,事件对建设银行的资产质量及盈利水平的影响估计并不严重。但事件表明建设银行的治理结构、管理制度的完善仍需要一个时间过程,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也有待提升。

  上述消息一出,香港和国内金融股纷纷大幅下挫。2月23日,H股领涨龙头中国人寿、建设银行等金融股涨幅收窄。2月24日,中国人寿大挫3.7%,建行跌1.97%。其后H股金融板块个股一路下跌。

  “基金借建行事件打压H股,3月1日H股指数最低跌至6418点,其后开始反弹。3月3日更是大幅上扬,这种走势非常明显,香港基金又开始乘势吸筹了。”

  “近日利好消息不断,QDII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越来越强烈,加上香港近日免除基金利得税,有助于吸引更多基金来港。香港基金不可能放弃H股。H股近日的走势只是基金在高抛低吸获利而已。”上述香港证券业从业人员告诉记者。

  而国内基金同样乐于看到金融股的下挫,这对它们来说也一样是吸筹的机会。“建行事件不会影响我们对于银行股的估值,现在银行股还处于合理价位。如果有合适的机会而又符合我们基金的投资策略,我们肯定会继续增持。”一基金经理告诉记者。这位基金经理同时强调自己看好的只是5家银行上市公司,并非整个金融板块。

  还有多少看头

  虽然去年4季度开始,银行股涨幅惊人,招商证券的研究报告依然认为,银行股还存在明显低估。其主要依据就是国内银行的高成长性和庞大的潜在收益所蕴含的价值还没有被充分挖掘。

  这份报告认为,简单的横向对比是无法给国内上市银行合理估值的,应该看中的是银行的发展前景与成长性,并给予其良好的发展速度与前景相当的溢价。

  高成长性是国内银行普遍具有的特征。华夏银行公布的年报显示,其净利润同比增长26.7%;而浦发银行也发布快报,其净利润同比增长了28.76%。

  上述报告认为,通过与恒生银行(0011.HK)的对比,可以看到,如果除去税收上的不同,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并不弱,而在成长上的明显优势,零售业务与信用卡业务的巨大空间,完全可以支撑较高的市净率。

  混业经营是银行业的大趋势,将是长期利好。随着混业经营的靠近,中间业务比重稳步提高,收入结构逐步改善,混业经营将给银行带来庞大的潜在收益。

  国泰君安赤子之心基金经理赵丹阳告诉记者:我们后市最看好的还是金融业和消费服务业。而其投资策略代表了国内很多基金经理的普遍看法。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