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之说不成立逢低介入正当时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曾志英 2006-03-11 04:08:0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曾志英/文  港股过去一周里出现大幅波动,甚至出现连续两个交易日内恒生指数跌了近400点,而其中星期三的成交量更创下自1998年香港特区政府干预股市以来的单日最大成交,达到400多亿港元,这股......
曾志英/文
  港股过去一周里出现大幅波动,甚至出现连续两个交易日内恒生指数跌了近400点,而其中星期三的成交量更创下自1998年香港特区政府干预股市以来的单日最大成交,达到400多亿港元,这股大跌浪令不少散户为之惊心动魄,甚至有些承受力不够的散户以为大市的升浪已告结束。究竟是否如此?后市又将如何?笔者将与各位投资者来一次深入探讨:
  对冲基金在作怪
  这几天港股大上大落,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冲基金在作怪。曾sir有一次提到过,去年最赚钱的是投资银行,今年有许多同类基金开始蠢蠢欲动,因此,曾sir也提醒读者,今年大市的波幅将比去年更甚,原因是参与类似对冲活动的基金不分大小,将会越来越多。
  综观这次的冲击行动,其实对冲基金早已作出精密部署。前两周,港股一度试冲16000未果,已经显示大市短期见顶。不过,对冲基金不想立即采取行动,因为时机尚未成熟。直至汇丰(0005)过去一周里成为大盘的中流砥柱,独独靠它支撑大市后,整个市场气候已渐趋成熟。本周一,汇丰公布业绩比市场预期的要好,对冲基金更在美国预托证券市场上把汇丰股价拉上136港元。一时间,全港传媒都大肆报道,认为周二大盘必升。恰恰是这样,对冲基金反其道而行,把大市拖下去,最先拖累中移动(0941),继而是地产股,汇丰则成为最后一跌的股份。
  港股的大跌除了对冲基金的成功部署外,外围大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其中市场又把利率问题作为当炒作话题———周二晚,美国债券价格急跌,利率自然急升,于是市场就把这种现象解读为加息期未完,有可能再多加3—4次才会结束。与此同时,日本央行也于周三和周四举行了两天会议,决定结束极之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样一来,市场又解读成对冲基金要拆仓,把以前借来的平价日圆资金偿还给有关金融机构,所以不得不沽出手上港股。
  究竟上述讲法是否合理?冷眼看来,实在让人觉得非常合理,但只要细心观察一下,就会发觉原来整个事件是与日本财政年度结束有关,而并非利息的问题所致。东美证券联席董事曾永坚认为,其实美国长债利息早从上周末就已开始上升,不过当时没有人把这拿来当消息来炒,直至时机成熟才把利息上升大肆炒作。
  日本机构海外套现
  但为什么美国长债利息突然急升呢?原来一般而言,在日本的财政年度即将结束时,日本机构都会把海外投资套现,班师回朝,所以一时间美元债券就出现“沽仓潮”,债券价格下跌利息就自然上升,但这种现象只会持续一个比较短的时间,稍后就回复正常。谈什么反映美息上升,这实在言过其实。
  大福集团外汇副总裁王荣明指出,这只是季节性因素影响,与实质利率是否继续上升无关。其中由于日本正处于财政年度结束时,所以近期许多日本机构投资者都纷纷在海外沽售资产套现,以最近新西兰元急跌就可见一斑,因为日本投资者向来是新西兰元主要炒家,这次新西兰元下跌肯定是日资撤走所致,日资从美债撤资亦如是同出一辙。
  另一方面,日本央行宣布撤销宽松货币政策也并不能视为港股大跌的理由,否则日股能在当日竟然急升四百多点吗?原因正是日本视之为好消息,因为这说明日本经济好转,毋须再以“零利率”政策来刺激。不过,话说回来,即使日本央行宣布取消宽松政策,也没有说明何时加息。因此,至今日本央行只是摆出一个姿态,根本未有在利率方面作出任何调整,可以说对加息根本没有时间表。
  可逢低介入
  按上述分析,加息之说根本并不成立。无论对美国或日本而言,这都不是引致股市大跌的根本理由。如果笔者这种分析是正确的话,那么近期跌市只是对冲基金图利的一种手段。所以,投资者此刻应该利用对冲活动买便宜货,特别是中资金融股,例如建行、交行及中人寿,这些股价中长线依然看好,尤其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及农行等尚未上市,新一轮的新股热潮将带动中资金融股上升。而近期中资股下跌不妨视为一次健康调整,在中长线的投资角度,这次调整应视为入货良机。
(证券时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