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 微
打造石化业一方霸主
春寒料峭中,记者在浙江绍兴华联三鑫的PTA生产基地,邂逅正忙碌于PTA二期工程的董炳根董事长。他大步流星地带领记者巡视工地,挥臂指点二期项目庞大的建设规划,工地上已经高高耸立起了部分储料罐、反应炉,二期工程建设已规模初成。董事长告诉记者,二期项目工程建设的前期筹备工作早已启动,并确保2006年年底前正式投产奋斗目标,再创造一个“第一速度”。而记者看到工地上耀眼横幅书则写着:二期项目力争2006年10月投产!
由华联控股控股51%的华联三鑫公司,分三期将PTA产能总目标定位于200万吨。届时,华联三鑫公司PTA生产规模将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华联控股也将在不久的未来成为石化新材料业的一方霸主。
要做就做最好的———这是董炳根董事长的行事原则。
决不允许决策失误
1998年,完成了第一次增发的华联控股,步入了纺织主业发展的上升通道。各项新并购项目均处于产业颠峰期,公司业绩稳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日益增强。此时,董炳根董事长和高管层没有安于现状,却以其江浙人特有的商业敏感度,预感到纺织服装业将要面临周期性波动的产业前景,产业调整势在必行。董炳根董事长告诉记者,当时在接触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后,清醒地认识到,为了对投资者尽职负责,必须拓展自己熟悉和比较有把握的新产业,且不允许出现丝毫的投资决策失误。“不允许有决策失误”———这是董炳根董事长执掌华联控股以来的决策原则。
作为纺织服装专业出身的董炳根,将眼光追溯到纺织业的上游产业、聚脂原料产品———PTA上。当时国内PTA需求主要依赖于进口,庞大的市场需求缺口隐藏着巨大的商机。2001年,当机立断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并上报申请立项。两年之后一期PTA项目获批。时至目前以至2010年国内巨大的需求缺口的存在(去年国内PTA用量54%为进口),表明董炳根董事长和他的班子将赢得这盘战略转型的棋局。
集团支持一贯积极务实
“今年底,在完成最后的清理后,华联控股将彻底退出纺织服装业。现在华联控股业务收入90%来自石化业,是纯粹的石化股。我们将专注于石化新材料业,认准了PTA,适当时机时可能向其上游做适当的延伸。目标是做PTA业的世界前三名!‘石化为主、地产为辅’是000036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这是董炳根董事长对华联控股的产业定位。
“华联控股至今没有出现过重大投资决策失误,业绩出现周期性地涨落是行业嬗变使然。今后,我们仍将坚持为股东负责的原则,科学慎重地决策,努力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
对于华联控股在大股东华联集团中的战略地位,同时身为华联集团董事长的董炳根先生表示,集团十分看重华联控股,一直以积极务实的态度支持上市公司的发展。比如,多年来集团及其关联企业没发生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形,相反经常为上市公司提供短期的资金支持。目前,华联集团每年仅在深圳的物业租赁收入为4000多万元,现金流好,银行借款少,负债率低。
董炳根董事长称,华联控股正处于主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是决定公司未来发展的命运拐点,因此保证其经营和发展的相对稳定非常必要。
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
董炳根先生介绍说,一期PTA项目采用的是美国伊士曼技术(是伊士曼输出国外的唯一一条生产线)。二期PTA项目采用的是杜邦技术,这样华联三鑫将成为世界上唯一同时生产EPTA和PTA的企业,进一步扩充了其PTA市场的层次与辐射范围。而绍兴方圆25公里内每年就存在着380万吨的PTA需求量,近在咫尺的中国轻纺城又掌控着国际纺织业的趋势走向,贴近市场与信息的便利,为华联三鑫PTA营造了一个风调雨顺的营销大环境。
一期生产线去年3月31日投料试产,到6月15日开始正式生产,9月份生产负荷率达到105%,目前是116%,今年3月将达到120%———创造出了一个业内的“第一速度”。被伊士曼公司评价为最优秀的伊士曼技术生产线。去年一期项目创造净利润1.02亿元,华联控股以51%的权益获得5200万元收益,为华联控股去年因主业转型而造成主业利润下降,实现扭亏增盈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对二期PTA项目的如期正式投产,董炳根董事长显出十足信心。据悉,杜邦之前在国内已经有多条生产线,其技术被认为更易吸收消化。鉴于对PTA项目前景的乐观预计,以及公司正在开发和准备开发的房地产项目的良好市场预期,对于今后000036的成长,他认为,应该是业绩增长幅度大于股本扩张速度。
“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是华联控股公司章程的中心思想,也是公司一切行为的准则与目的。董炳根先生说,“负责”是华联控股企业文化的核心精髓,即为股东负责,为员工负责。这一精神将贯彻其始终。
(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