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东
昨日,交易所国债指数终盘收于110.35点,上涨0.01%,震荡幅度收窄。全天成交量达8.73亿元,尽管较前日有所降低,但依然为两周以来的次高。成交量较大的券种中,跌幅较大的券种004、112、308、110、203券剩余期限均为4到7年;而其中涨幅较大的券种剩余期限多在3年以下。
通过比较本周以来收益率曲线的变化可以发现,昨日收盘时3年期以下国债的到期收益率甚至低于3月10日的到期收益率水平,3到5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基本与周二国债指数下跌后收盘的收益率曲线重合,5到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甚至高于周二收盘后的收益率曲线,12年期以上的长债到期收益率再次低于3月10日的收益率。
明显可见,尽管本周国债指数依然高位震荡,但不同期限的债券到期收益率波动的差距明显,剩余期限3年以下的短期债券和10年以上的长期债券走势明显强于3到10年期的中期债券。
随着2月份货币运行数据的公布,市场对央行收紧货币的操作政策有了更为明确的预期。首先,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8.8%,尽管增幅比1月份数据有所下降,但依然显著高于央行的目标水平;而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同比增长14.1%,较1月份数据有进一步上升。可以看出,央行应对货币流动性过高以及贷款增长速度过快的压力依然较大。其次,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3月底及5月中的利率例会中加息至4.75%及5%的高位,尽管本周美元汇率有显著回调,但在美联储连续加息的预期下,美元汇率有可能重回强势走势,从而放缓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美利差的加大给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独立性留下了空间。事实上昨日央行以6月期票据取代3月期票据,也被市场认为是央行持续收紧货币政策的一个信号。
目前支撑市场高位运行的最大因素依然是对市场货币供给充足的信心,尽管短期债券交易量的显著上升说明一些比较敏感的市场投资者已经在调整投资组合的久期,以防范可能出现的利率风险,但2006年两期国债投标的低利率表明,银行系资金依然保持充足的流动性。
目前人民币贷款的持续上升和外贸顺差放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充足的货币供给,而一季度末人民币贷款是否会如预期快速上涨,以及央行的货币政策取向,将是未来中期内决定充足货币供给是否会改变的重要因素。
(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