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香港股市再度遭遇不期而至的大幅跌势。恒生指数报收于15642.81点,单日跌幅为1.76%。市值最大的两只蓝筹股汇丰控股和中移动的跌势,成为拖累恒指表现的主要原因,这两只股票分别下跌0.37%、2.44%至130.60港元、38.05港元,加上汇丰除息的因素,合共为恒生指数带来逾160点的跌势。
金融股遭遇获利回吐,亦令H股市场备受拖累。H股指数大跌1.27%至6479.15港元。中国人寿跌3.09%至9.40港元;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亦表现欠佳。尽管面临一些炒作题材,且投资价值亦被一些外资投行津津乐道,但估值偏高风险已不可避免。
事实上,远非所有的外资机构都对近期表现火爆的中资金融股表示看好。联交所披露的权益资料显示,瑞士信贷于3月14日以每股平均价8.393港元,减持中国人寿1110万股,其持股量已降至4.92%。按照上市规则中的相关规定,股东的持股比例在5%以下时,可以不再披露权益变动信息,这意味着瑞士信贷很有可能在随后一段时间内将中国人寿悉数减持。虽然瑞士信贷的减持价位远较中国人寿的目前股价低,但超额的投资收益毕竟伴随着更多的投资风险。瑞士信贷的减持价位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其对中国人寿的估值水平。
被瑞士信贷巨额减持的还有H股中国电信,这家中资电信运营商亦于本月13日被瑞士信贷减持至5%以下。中国电信刚刚披露的去年纯利为279.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280.23亿元略有下跌,盈利表现低于花旗集团、野村证券等多家外资投行的预期。
此前刚刚披露财报的中国网通去年的盈利增长状况则超出上述外资投行的预期。中国网通去年纯利为138.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逾4倍,派息数量增长逾10倍之多。不过,一些机构依然降低了对该股的投资评级,原因不仅在于该公司的强劲盈利主要来自于一次性非经营项目的带动,还在于该公司目前的股价已经对盈利方面的有利因素作出充分反映。
目前,汇丰控股、中移动等主要蓝筹股和中石油等主要国企股的财报已基本披露完毕,蓝筹股和国企股整体盈利状况已成为定数,市场资金对主流股业绩概念的炒作可能将逐渐告一段落。
市场风险是值得警惕的。对于蓝筹股和恒生指数来说,由于汇丰控股等主流蓝筹股的估值水平处于相对低位,恒指下跌的空间可能将相对有限。对于H股来说,由于多数股票的估值状况已经明显偏高,市场再度大幅下跌的风险仍不容忽视。
近期H股市场上还有一种炒作概念是内地机构资金可能将大规模来港投资。但内地资金来港投资甚至QDII于短期内推出试点,对H股市场带来的支撑作用亦将非常有限。一方面,从资金量的角度而言,QDII试点初期将被从资格上加以严格限制,因此资金规模是非常有限的。较少的资金量很难对市值庞大的H股市场产生太过明显的利好影响。
另一方面,QDII有限的投资额度也将面临香港股市其他板块的资金分流效应。既然是QDII,对其投资目标的限制就不能像作为特例的保险公司外汇资金那样,被严格地限定于“中国企业在境外发行的股票”,香港的蓝筹股、红筹股以及风险较大的二三线工业股份甚至投资风险更高的权证、股指期货等,可能都在投资范围之内。在H股市场估值优势有限、市场不确定因素颇多的情况之下,QDII资金未必会像保险外汇资金那样忠心耿耿地死守H股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