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外电评论 - 正文

上调准备金率仍存变数 债市步入新一轮调整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黄华 2006-03-27 09:16:2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周五,财政部采用混合式招标方式跨市场招标发行2006年第三期记账式国债,本期国债期限10年,计划发行量340亿元。由于受近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率消息等因素影响,债券市场一度出现较大幅度下跌。

  上调准备金率仍存变数

  日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密切观察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有关讲话,加剧了市场对央行将采取紧缩性调控政策的预期,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消息也成为债券市场一大影响因素。有业内人士认为,鉴于目前国内经济状况以及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调控措施自身的某些因素,央行将对此持慎重态度,这一政策的出台仍存在不确定性。

  据了解,今年1-2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7165亿元,同比出现较大幅度增长;3月份,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仍呈扩张迹象,预计一季度新增信贷投放有可能超过一万亿元。这样,全年的新增借款将超出2.5万亿元的目标。其次,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反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6%。第三,国际收支持续出现较大顺差,外汇占款刚性增长。近期央行有可能采取紧缩手段,回收流动性。

  但对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消息,有业内人士称,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货币调控手段中药效最猛的一剂,除非情况较为紧急,央行一般轻易不会动用。而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存在消费投资比例失调、产能过剩等问题,经济增速已有所放缓,不宜采取这类猛烈的紧缩措施。

  其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将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而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的前提应该是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如果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幅度过大,将不利于金融稳定的目标,可能会导致市场产生较大的紧缩预期并快速抬高市场利率。第三,考虑到去年的基数效应,1-2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实际有回落迹象;2月份的新增贷款中有较大部分为票据融资的增加额,这种票据融资不太容易产生经济过热,由这些数据不能得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结论。央行也必然会考虑到这些情况,对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持慎重态度,这一政策的出台仍存在不确定性。

  这位人士称,央行更可能采取其它较温和的紧缩措施来缓解市场资金过剩的现状。毕竟,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过于直接,不利于债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并且,在企业融资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也希望通过投资债市追求更高的盈利。考虑到多方利益,央行目前应该不会开出存款准备金率这剂猛药。

  债市开始调整但不会暴跌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从短期来看,债市已经结束了前期的强势,进入调整阶段。但从中长期看,央行维持市场稳定的基本取向不会改变,随着市场调整的逐步到位,资金面收紧压力的减轻,债券市场仍然会回到稳步攀升的轨道上来。

  首先,温家宝总理在目前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这是发展债券市场的字样首次见诸于政府工作报告,因此,在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下,预计今年债券市场将有突破性的发展。而从近期企业短期融资券密集发行的现象来看,债券市场快速发展态势已全面显现,这是符合两会政府报告精神和“国家十一五计划”方针政策的。

  其次,资金面也并不支持债市下跌。目前,除国债、央票的发行外,10年期国债、农发行金融债也将陆续发行,市场逐渐进入发债密集期,这些新发行债券将吸收并锁定大量资金。但从资金供应角度来看,目前货币供应量充足、居民储蓄存款增幅较快,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向比较单一,在贷款逐渐收缩的预期下,债券市场仍然是相对稳健的投资场所。因此,在这些资金的推动下,债券市场不会出现持续暴跌的局面。

  业内人士称,近日债市大幅下跌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比如,中央国债登记公司在交易所打包拍卖20亿元被托管、清算券商的国债,势必在客观上加速债市回落,因此,一旦市场恢复理性,也将止跌回升。而吴晓灵副行长的讲话可以视为对信贷过热的一种警示,调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也是针对压缩信贷而言的。因此,由于目前储蓄存款增速较快,而贷款增速会逐渐放缓,即使央行上调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也只是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进行适度调整,不必引起市场的过度恐慌。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