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商业评论 - 正文

四种力量主导券商新时代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彭露 2006-04-07 04:44:5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时报记者彭露  “浴火重生”,用它来形容目前券商行业正在经历的重组再恰当不过。曾经风云一时的南方证券、华夏证券等几家大牌券商,到如今,连姓名也被改写。它们的跌宕命运,折射了整个中国券商行业......
证券时报记者彭露
  “浴火重生”,用它来形容目前券商行业正在经历的重组再恰当不过。曾经风云一时的南方证券、华夏证券等几家大牌券商,到如今,连姓名也被改写。它们的跌宕命运,折射了整个中国券商行业大变革的一幕。
  与此同时,应时而生的汇金、建银,背景强大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受到扶持的创新类证券公司,抢滩中国券商行业的外资投行,背负特殊使命的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它们所代表的各方力量,在本轮券商重组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重组进入最后阶段,他们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巨无霸横空出世
  2004年以来,券商行业中的几位老大哥先后倒下,南方证券、华夏证券、闽发证券接连“触雷身亡”,为了救券商于水火,在国务院及各部委的推动下,去年开始,中央汇金和中国建银投资出手注资部分大型券商,并展开重组工作。
  汇金公司着手解决大型券商的历史遗留问题了,主要承担了对申银万国、银河证券、国泰君安几家大型券商的注资和重组工作。去年下半年,汇金向申万注资25亿,并贷款15亿,进行重组;对国泰君安注资10亿,贷款15亿;与财政部联合出资70亿元重组银河证券。
  建银投资则出手重组了已经轰然倒下的几家大型券商。去年以来,建银出资重组了南方证券,并更名为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注册资本15亿;建银出资10.8亿元,与中信证券联合组建中信建投证券,处理华夏证券的“后事”;近期,建银又注资齐鲁证券,助其重组天同证券。
  有迹象表明,处置问题券商和完成行业重组的主角,近期已经悄然转变。接下来的当家花旦———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渐渐浮出水面。
  去年下半年,证监会牵头成立了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该公司成立伊始,即先后出手托管了广东证券、中关村证券和中国科技证券,迅速成为处置高危券商的主力军。
  业内人士分析,对大型券商的大规模注资完成后,券商行业的重组将由政府力量主导转变为市场力量主导,将来,可能主要由投资者保护基金代表监管层处置高危券商,给市场树立一个风向标。汇金、建银在解决了大型券商的问题之后,将逐步功成身退。
  新生代券商迅速崛起
  在券商行业本轮重组过程中,以中信证券为代表的新生代的优质券商们,是伴随在政府力量左右的一股重要势力。
  中信证券凭借雄厚资本实力,花费6.78亿元收购青岛万通证券,成立了中信万通证券,出资16.2亿元设立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受让了华夏证券的全部证券业务及相关资产,花费7.96亿元收购了浙江的金通证券。至此,中信证券的营业部由40家骤增至近170家。
  除中信外,海通证券、东方证券、长江证券等创新试点和规范类券商也纷纷游走在托管重组中小券商第一线。他们在扩大自己版图和实现全国性网络布局的同时,也为自己打开了在券业新生代中的生存空间。
  在10月底将要结束的本轮券商综合治理工作中,这些新生代的优质券商所代表的市场力量,将成为托管和清理高达数十家的中小问题券商的中流砥柱。
  外资苦于不得其门而入
  券商行业重组风潮的兴起,让急于进来“抄底”的外资机构分外眼红。如果重组北京证券的方案获批,瑞银将成为最幸运的一家外资投行。
  近日有消息称,瑞银重组北京证券将在4月底前获批,瑞银为北京证券20%的股权支付了总计17亿元,其中3亿元转成新北京证券的股本,其余14亿元是溢价。正是这14亿元资金注入,启动了整个重组进程。瑞银集团投下重金,拿到的是一张分量颇重的“门票”。
  然而,也有传闻说券商重组面向外资的大门将暂时被关闭,证监会拒批摩根大通收购辽宁证券,美林入主华安也遭搁浅……诸多迹象显示,外资进驻券商行业,目前大门仍半掩。
  资产管理公司试图突围
  为处置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而成立的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在券商行业本轮重组中的也充当了一股重要力量。然而,在今年将完成历史使命的它们,未来何去何从还无定论。
  各家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开始了商业化转型的突围行动,而突破口就是转型为投资银行。
  有消息称,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托管了汉唐证券、辽宁证券之后,一直有意整合旗下的证券类资产,组建新的信达证券,近日宏源证券停牌,更有消息指信达已经拿到汉唐的证券牌照,于是愿意割舍宏源证券给建银投资。
  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在托管闽发证券后,最近提出要将被其整饬后的闽发证券收归麾下,以达成向多元化金融公司转变的重要步骤。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托管了德恒、恒信、中富证券后,也可能收购这三家证券,为其“变身”打造平台。
  此外,在业务上,资产管理公司拥有坏账处理的经验,掌握着政府和企业的许多资源,在这方面是能够与证券公司的并购业务相结合的,也是资产管理公司入主证券公司后的业务优势体现。由此,业内人士称,投身证券业,可能是资产管理公司比较好的归宿,也将给重组中的券商行业带来一股新的源头活水。
(证券时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