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 金龙铜管 陆承红
随着伦敦铜价的疯狂上涨,沪铜也在不断刷新着高点。而就在铜行业传统的消费旺季中,加工企业的原料采购部人员都在为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紧绷着神经。
目前,铜加工行业的销售工作在历史高价前遇到了一定的难度,当前各加工企业的产能都在逐步扩充,它们为了完成年初制定的产值计划,为了市场份额,于是如加工费、回款期等等的优惠成为加工企业的“秘密”武器。下游半成品消费企业面对众多的供应商,拥有买方的选择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销售合同,下游企业的销售回款总能在月底有所拖拉。
而一直以来,虽然铜冶炼厂的产能在增加,国内供应能力在提高,但是国内外铜价长时间倒挂,除了加工企业的部分长单,进口商在进口亏损的局面下减少了进口量,前两个月精铜净进口大幅减少,而3月份进口点价依然处于亏损状态,所以整个1季度在资源供应总量方面相比去年并没有增加多少,而前两月的铜材产量却有10%%的增长。所以铜供应方面相对紧张。这样在加工企业和冶炼厂的供需关系中,加工企业又一次站在弱势一方。冶炼厂要求加工企业带款提货。原料采购需要资金的支持,但是和一年前相比,铜价涨升了将近一倍,加工企业的流动资金随之减少了一半。这样加工企业正在面临两面夹击的困境。
加工企业如何应对高铜价,是一个难解的问题。首先在采购和销售上一定要建立一个对等合同作价方式。比如采购采用M+0的方式,销售最好也采用M+0的方式。在牛市中,M-1的作价方式对采购方有利,对销售方不利;M+1的作价方式对销售方有利,对采购方不利。而在熊市中,两种作价方式对采购、销售的效果又是完全相反的。而对于不同期的,一定要采用期货市场进行保护。
目前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随着高铜价的延续,加工企业将会出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