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中秋 上海报道
随着股指期货的临近,按照先有产品后有市场的通行规则,业界对首个标的指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日前有消息称,标的指数可能会在对多个指数探讨论证的基础之上,统一由决策部门作最后定夺。业内专家认为,市场最终定会形成一组股指期货系列标的,标的指数的抗操纵性、流动性和交易性将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对于首个标的指数,抗操纵性无疑是决策层最为重视的。因而,沪深300指数存在先行试水股指期货的可能性。
沪深300指数自2005年4月8日正式发布以来已有一年时间。该指数是沪深证券交易所联合开发的第一个反映A股市场整体走势的指数,担负着中证系列指数先锋军的重任,其显著特点就是风险小。有关专家对其进行考察之后指出,沪深300指数跑赢市场整体,并且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仅低于深圳100指数。这是由于沪深300指数严格的选样制度,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指数的风险。与CSI100和巨潮100指数相比,因其覆盖率高和个股权重相对偏低,不容易通过操纵个股来操纵指数,进而不容易操纵期货价格。
同时,与国际上许多著名的指数如道·琼斯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日经指数等都是兼具基准性和交易性的特点相接近,沪深300指数功能定位为“基准指数、交易指数”。从专家的计算结果来看,沪深300指数的成交金额的覆盖率基本维持在50%以上。由于“流动性”权重低于“规模”权重,成交覆盖率虽略微低于市值覆盖率,但仍旧有一半左右的成交金额集中于沪深300指数。还有,其总市值覆盖率平均为65%,并且相当稳定,这说明在我国现有市场分散化程度下,沪深300指数能够很好地刻画市场。
另外,沪深300指数选样方法更加简洁明了,只考虑日均成交金额、日均总市值这两个指标,指数样本股的可预测性进一步增强。同时,其选样方法保留了原方法中侧重“规模”、兼顾“流动性”的特点,并赋予流动性更大的权重,表明指数在“交易性”功能上的加强。
不过,纵观国际上许多成熟股指期货标的指数运行情况,绝大部分标的指数覆盖的股票不超过100家。有关专家分析,包括美国、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在内的市场,他们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前50家公司市值占有比重相对较大,蓝筹特征更加明显。相比之下,沪深两市沉积的大盘蓝筹股仍然偏少。因此,扩大样本股范围可能是提高股指期货风险抵御能力的较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