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月23日消息:中国各商业银行近日公布的上半年经营情况显示,银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稳步提高,各银行化解了大量历史财务包袱,资产质量继续得到改善。
据新华网报道,据已公布的中期业绩报告,各商业银行营业利润增长都在两位数以上。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实现帐面利润70.25亿元,营业利润213.46亿元,居各银行之首;中国工商银行实现帐面利润37.75亿元,同比增长20%;中国建设银行实现利润61.5亿元,增长36%以上;中国农业银行帐面利润35.26亿元,增长19.65亿元。
盈利的增长使各银行提升了消化历史财务包袱的能力,四大商业银行提取的呆帐准备金和处置的历史财务损失挂帐都在100多亿元,不良资产继续呈现稳步下降趋势。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上半年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比上年末减少393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2.26个百分点。
银行盈利能力的提升与金融业综合改革的进展密切相关。央行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协议规定的金融开放时间表,对各商业银行在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结构、资产质量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制定了改革时间表。目前,各银行正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在处置不良资产、提高盈利能力等方面已经领先于时间表。
来自各银行的信息显示,上半年的银行改革重点是以效益为目标,以客户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进行科学治理结构、组织框架、经营管理方式、业务营运模式和金融产品的改革。
上半年银行界采取的一系列重大动作充分显示了银行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建行首次将巨额抵债资产公开拍卖,为商业银行改善资产质量开辟了新途径;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成功登陆香港股市,成为商业银行拓展融资途径迈出的重要一步;多家银行聘请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担任财务顾问,对规范商业银行的运作将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社会信用意识的提高也对银行的改革和盈利的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由各地政府部门配合进行的金融安全区建设,为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据了解,近两三年来商业银行新增贷款的不良率均保持在1%以下,达到国际同业的先进水平。
各银行上半年的表现表明,中国的商业银行完全有能力在未来数年内消除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综合实力,迎接外来银行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