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边市场 - 银行 - 正文

物价上涨超银行利率 居民存款“缩水”

来源:证券之星 作者:郑立平 2004-03-01 15:38:0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3月1日消息:物价上涨连续几个月达到2%至3%,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1.98%,通货膨胀压力使银行实际存款利率成为负值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连续几个月的物价上涨都在2%到3%,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中国人民银行前两天发布的《货币政策报告》中的关键性字眼,让不少储户开始担心“趴”在银行账户里的存款。而物价上涨
幅度远远超过居民一年期存款名义利率1.98%,居民实际储蓄存款利率已经为负值的结论,也让习惯了把钱都放在银行里的居民不知所措。

  根据央行权威的统计数据,截至2004年1月末,居民储蓄达11.63万亿元,同比增长达18.6%。在大多数居民储蓄愿望依然很高的前提下,怎样看待眼下的通货膨胀压力?人们是否将迎来一个“存款负收益率的时代”?物价上涨了,百姓又将如何理财?针对这些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记者昨天为此采访了多位金融专家。

  ■“存款负收益率”不会持续太长

  “在目前经济增长快速时期,3%的价格增幅仍算是比较低的物价上涨水平,不能称其为通货膨胀的表现。”昨天,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主任赵锡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的周克瑜也表示,短期内我国发生高通胀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我国走出连续八次的降息周期是基本可以认定的事实。

  现在许多居民关心的显然是,即便高通胀没有到来,但是由于实际存款收益已经为负值,放在银行里的钱实际上是在不断“缩水”,而这种情况到底会持续多长时间?

  “如果央行调控得当,物价上涨很可能在今年年内就能得到缓解,存款负收益率不会持续两三年,用一个给人感觉跨度很长的‘时代’来形容并不恰当。”赵锡军分析说,“存款低利率实际上在中国并不罕见。在1994、1995年左右,我国通胀率曾达到20%以上,而当时一年期银行储蓄利率不过11%左右,居民实际储蓄负收益曾高达10%以上。当时因素之一是政策调控并不及时,但是我相信现在的央行有能力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而且央行实际上已经采取了措施,只是由于货币政策的滞后性,政策效应尚未显现。”一些措施的效力最快也要到三四月份间才能显现出来。

  ■短期内缘何不加息?

  近来不少专家都表示,我国在短期内加息并无必要。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社科院专家李扬就表示,目前不适宜加息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我国目前价格上涨具有上游产品价格涨幅大大高于下游产品价格涨幅的结构性特征,而这种结构性价格上涨对经济形势的影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应全面看待物价上涨问题,当前物价上涨不具有可持续性,物价下降的压力依然较强。二是在目前国内并未出现通胀、人民币升值压力也有所缓解的情况下,利率政策最好不动,但“可以动利率结构,这是最合适的选择”。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陈东琪也曾撰文指出,利率将保持在目前水平,这主要是由于美国的利率正处于45年来最低点,人民币利率已经远远高于美元利率。如果中国升息,无疑将再次增大美元与人民币的利差,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赵锡军也分析认为,央行目前应该是在观望此前采取的调控措施效力如何。如果效力显现,那算是“最好的结果”。假设物价还会持续上涨,央行估计还会采取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结构、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多管齐下”。赵锡军坦言,“短期内不会加息,但并不排除一定时期后加息的可能。各地现在都在快马加鞭促生产,投资扩张力度很高,再加上民营、外资企业投资并不完全从银行获取资金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实际效力。”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