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边市场 - 正文

中盛粮油巨亏映射国内缺乏锁定风险的期货品种

证券之星 作者:王治国 2005-07-25 18:02:2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本报记者 唐君燕 李欣


  上海、北京报道


  期货的无情风险再度让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栽了跟头,所不同的是这次的主角换成了一家叫“中盛粮油”的香港上市公司。


  2005年7月14日,中盛粮油(1194.HK)发布盈利警告称:自公布截至2004年12月31日止全年业绩以来,公司之财务表现受到若干非常不利之市场因素而发生重大影响。因此,公司董事会预期集团截至2005年6月30日止6个月之业绩将录得亏损。


  7月15日,中盛粮油在向香港股票交易所送交的声明中称,由于在芝加哥大豆和豆油期货合约上做错方向,将给公司带来数量不详的亏损。


  继中航油、中储棉和国储铜等分别在燃油、棉花和铜等国际期货商品市场巨亏风波之后,中盛粮油这次成为第一个在国际大豆市场上的摔跤者。


  “倒挂”致亏


  “8月中或者8月底可能就会公布半年业绩了。所以之前一个月我们不方便评论公司业绩,也不会透露公司亏损的具体数据和情况。”香港方面负责中盛粮油信息发表的陈小姐对记者表示,到9月份的公司中期报告会写清楚并告知公众。


  中盛粮油这次的关键错误是在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的芝加哥大豆和豆油期货合约上做错方向,而且加之国内精炼豆油价格也出现下挫导致亏损。


  根据中盛在递交给联交所的声明中的表述,中盛公司在国际市场采购绝大部分原材料,而在国内市场销售绝大部分产品,因此通常对原材料成本进行对冲保值,以便保护公司不受意外价格波动的冲击。


  “正常情况下,国内精炼油的价格紧密跟随国际市场的大豆以及毛豆油价格。然而今年,这种情况并未出现。尽管国内价格下跌导致利润降低,但是原材料期货价格却一路飙升。这一趋势始于今年2月份,并且持续到6月份。中盛粮油提示已经在4月份将大部分套保部位砍仓,以防亏损进一步扩大。”有期货人士分析指出。

  虽然目前暂时无法得知中盛粮油详细的亏损数额,但从一些关联信息中,依然可以感觉到中盛粮油这次亏损不在少量。


  根据中国粮油信息中心资料显示,作为国内主要的食用大豆油生产商之一, 2003年中盛的大豆油及棕榈油销量分别占中国大豆油及棕榈油消耗量的7﹒3%及8﹒7%。


  而当中盛粮油发布亏损警告之后,就拖累该“基金重仓股”当日急挫46.67%,位列十大跌幅榜居首,成交额6446万港元,单日市值蒸发3.92亿港元。


  “中盛是精炼油的巨头,这次损失应该比较大。”据相关知情人士透露,中盛这次判断错误,主要基于去年一年熊市后心态上比较看空,加上国内价格一直跌,由此认为国外市场也会跌,所以就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量抛空。结果,国外豆油期货价格上涨,国内制成品价格也不涨,造成了进口成本、期货和销售成本的三方面亏损。


  真实中盛


  “因为上市了,所以只能公布亏损情况。”如果没有2004年10月12日在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也许今天我们依然不知道市场中有中盛粮油的存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北京一家期货公司负责人表示。


  在该公司显得过于简单的网页上,记者看到这样的介绍:中盛集团1998年成立,总部在香港。集团旗下有4个全资控股公司。产业涉及粮油生产加工、国际贸易、中转仓储、港口分销等业务以及投资、IT、生物化工、汽车仓储等多种领域。


  中盛集团总裁廉华,在2004年福布斯大陆富豪榜上,以0.79亿美元资产排名第197位。


  事实上,中盛粮油一直占据着国内精练油的老大地位,尤其是在大豆毛油的进口量上,中盛粮油更是首屈一指。


  2000年,中盛粮油开始涉足国内粮油行业。到2004年底,投资总额已超过1亿美元,在沿海地区形成了以天津、镇江、东莞及厦门为主体的生产基地,在全国拥有数十个产品配送中心,从原料的国际采购、物流、生产加工到成品的销售配送建立了完整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其产品覆盖国内三北、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已居行业领导地位。

  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中盛粮油期货部门实际并不在香港总部,而在北京。


  7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宵云路鹏润大厦的北京中盛华瑞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该公司前台服务小姐称对中盛粮油发布的盈利警告并不知情,并表示公司负责油类产品的现货负责人不在公司,暂时去了香港;而有关期货方面的期货人也不在公司。


  当记者在公司办公室外面询问一位工作人员时,他表示:“对中盛粮油发布的盈利警告,是(香港)那边上市公司的事,对国内公司这边的工作没什么影响。”


  “尽管是因为市场倒挂而出现这种反常现象,但公司期货方面工作人员的压力不言而喻。”一位知情人士坦言,“(这件事)不能说没有影响,肯定会有影响。我们也相信长期的市场变化。有能力和信心相信这种走势会向着我们预测的趋势发展,只要公司扛得住(有实力)就可以。”该公司一内部工作人员信心十足地向记者表示,对公司而言,由于对冲头寸比较多,相应地风险和收益也都有限,应该不会严重到面临灭顶之灾的局面。“最坏(严重)也是面临倒挂(差价)风险,而不会面临单方面头寸的涨跌风险。差价风险相对于单方面的涨跌风险来说,会小得多得多。”


  相关人士分析则认为,公司上市后拥有的充裕资金,应该为中盛粮油化解这次套保危机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期市缺陷


  在经历了此前中航油巨亏等一系列风波后,这次中盛粮油又会给整个市场带来怎样的冲击和反思?


  中盛粮油公开表示失误于套保,但企业套保的原始目的就是为了锁定未来不能确定的价格风险。难道说,套保本身出现了问题?


  中盛粮油在公告中称,集团在采购大豆毛油后,可以在CBOT的大豆、大豆油期货合约中对冲,以减低集团的大豆油风险净额。在过去,中国国内的成品大豆油之现货价格与CBOT大豆油期货价格高度关联,因此,此类的对冲交易在过去已证明能有效地抑制原材料价格波动之风险,维持稳定的单吨毛利。


  而今年,国内成品大豆油的现货价格与国际大豆、大豆油期货价格背离严重,已成了国内榨油行业普遍面对的难关。


  “现在的问题就是,国内没有豆油期货,本来企业应该在国内做卖出保值,却反而不得不在国外做卖出的投机。”某市场分析师告诉记者,中盛粮油这次亏损事件的关键在于国内缺乏相应的保值工具。


  不妨这样分析,通常,类似中盛粮油这样的企业,通过购买进口豆油,然后在国内加工,需要保值的其实有进口成本和销售价格两方面的风险锁定。从理论上说,中盛应该在CBOT豆油期货做多。但是中盛为什么今年亏损?而且是在今年2月到4月份亏钱,原因是在当时国际豆油大涨的情况下,中盛粮油显然是做空。那么本来该做多的中盛为什么做空?中盛是否在投机?


  从中盛的公告可以看出,他们一直是将这个视为保值操作。只不过,因为今年国内豆油走势和CBOT豆油期货背离了,中盛粮油是在用CBOT豆油期货在对国内豆油价格进行保值。


  “基本面不一样就会背离。本来就不是一个东西,背离不背离都是正常的,过去一致,那只能是算侥幸。”分析人士告诉记者,CBOT豆油本来是用来对进口豆油进行保值的。因为它反映的是国外的基本面。而国内没有豆油期货。过去国外豆油涨,国内豆油也涨,所以市场参与者普遍觉得两者具有极高关联度,并且就做一些两者间的套保,而这次中盛粮油的事发终于把这原本不应该联系在一起的品种的真实面目还原给市场,“所以,不是中盛操作的问题,根本上是国内缺乏一个让企业锁定最终产品价格风险的期货合约。这就是中盛赔钱的关键。”


  小资料


  套保——又称套期保值。套期保值是利用期货市场进行价格保护的操作,该操作通过在期货市场持有相等但相反的头寸来对冲掉现货市场头寸的价格变动风险。(来源:经济观察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