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中央资金注入几大国有银行开始,对政府直接出手拯救金融机构做法之利弊就有了相当热烈的讨论。
理性地说,应该有不同的看法,也只有这样,政策措施的出台才会考虑得更全面,避免挂一漏万。
注资金融机构,是行政力量大于市场力量的一种表现,在各界达成共识极力推动市场化规则的今天,这样的做法的确显得不那么和谐。反对者曾表示,券商的问题不是资金的问题,越注资窟窿越大。如果注资在市场上形成示范效应,其他券商会进行更加疯狂的违规活动而“有恃无恐”。
但是,当一个市场行为面临崩溃的危险时期,如果用生搬传统的市场理论,等待市场的自我修复显然是不实际的,救落水者之前不必先知道其人是好还是坏,先救起来再说。也就是说,在当前这种情况下,使用非常手段是必须的。
目前,券商的危机远高于人们的预料。有报道称,50家“相对稳健”的证券公司去年合计亏损达47亿元(合5.68亿美元)。而根据已公开的数据估计,如果对这50家券商进行资产重组,政府将需花费至少219亿元。而这50家券商占整个行业规模不到一半。
由此可见整个行业的危机程度。作为最重要的参与者,券商的行业危机势必给整个资本市场带来无穷尽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延缓甚至是毁掉市场的发展前景。因此,也就有了“国九条”中对此问题的重点描述。
券商问题的严重,从表面来看,是股市持续几年的长熊局面。但从实质来看,是宏观政策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使然。股市素来熊牛对开,怕的不是熊,而是对熊局面的无力与无奈。由于机制体制的不完备,证券公司长期麻木于违规经营,制度底线被一再漠视,这正是造成投资者丧失信心、市场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
反过来,券商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以流动性困难为特征的财务危机让他们痛苦不已。
此外,正如识者所说,中国的券商只能依靠种类很少的衍生产品来对冲风险,因而长期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注资银行后,“不可能”的“注资券商”也被拉上议事日程。
尽管券商问题不像银行界所面临的问题那么严重,但它们仍可能会进一步升级,在金融体系中引发更大的不稳定,并破坏政府改革银行业的努力。
2005-07-13 开利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