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G中信董事会公告称,拟出资7.96亿元收购金通证券,并与标准普尔设立合资指数公司。
这是中信证券继9月13日出资设立中信建投证券并宣告收购华夏证券后的又一大手笔资本运作,显示了中信欲借重组东风打造“巨无霸”券商的实质性举措。
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曾表示,中信证券推行的是“沿海战略”,重点是加密东南沿海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一线的网点。而中信证券董秘程博明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证实了这一点。程博明说,“此次收购金通证券,就是看中金通证券在江浙一带的经纪业务一向都很出色,而且当地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投资意识比较强,有利于公司整体的区域布局。
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证券,是实施核准制后上市的第一家证券公司,2003年末其净资产超过54亿元。虽然因为近年来股市的低迷影响了公司盈利收入,但也在券商危机频发时显示了行业整合的实力。自2004年实行券商分类监管以来,中信证券捷报频传,跻身第一批创新试点行列,并在2004年年报中实现了1.66亿元的盈利额,每股收益在12家创新试点券商中夺得首位。
从收购青岛万通证券首战告捷,雄心勃勃的中信证券战略扩张的步伐未曾停歇。2004年9月2日,中信证券发布拟正式收购广发证券部分股权的公告,打算出资10亿现金收购广发,但这一纯市场化的收购行为最终因广发证券内部员工抵制未获成功。然而,中信证券并未搁浅做大做强的梦想。此次将橄榄枝先后投向华夏证券和金通证券,再次印证了其追求强强联合、规模效应的战略发展目标。
据了解,中信证券早在1998年就有进入华夏证券的打算。此番花费21.9亿元完成对华夏证券的重组,可谓了却其多年夙愿。一些证券分析师认为,中信证券历来的优势是在投行、承销等一级市场业务上,而证券经纪业务是它的“短板”。通过此次全盘接受华夏证券的证券业务,将使其营业部在全国的数量一举增加到160家,超过广发证券,在券商营业部规模上居于银河证券、申银万国、国泰君安之后,名列第四。
王东明表示,由此可以打造成统一的、系统的销售平台,增加二级市场上的消化能力,从而使从一级市场上拿项目就很容易。而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证券将通过联席工作委员会等一系列制度安排,确保在中信的同一个品牌下,双方在业务上分工协作。
这种业务上的分工协作显示了中信四面出击的布局思路。记者从提交临时股东大会的《关于出资筹建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获悉,在投行业务方面,中信建投证券将通过与中信证券投行业务适当分工;在经纪业务方面,中信建投证券将根据交易量和盈利能力,将营业部划分为核心营业部、次级营业部和转型营业部等级别,分别制定业务发展方向和经营范围。
“与建银投资联手出资46亿元吞下华夏证券只是第一步。”知情人士透露,不仅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甚至包括中信万通证券以及未来可能收购的其他公司在内,最终都会整合到一起,经过吸收合并,只剩下一家公司。
显然,借重组东风做强做大“巨无霸”券商的兼并战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