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馋涎"合资金融机构控制权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卢晓平 2005-10-11 15:03:0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根据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19家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了16家中资银行,投资总额近165亿美元。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正在多元化地融入中国金融体系,成为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外资银行进入后会出现哪些情况?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下一步的政策趋势是什么?就此,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

  控制权争夺已成焦点

  目前中国的合资金融机构大多要求中方控股,至少是拥有50%的股权。随着中国金融业开放力度的加大,外资优惠待遇的消失以及业务限制的逐步取消,外资公司将逐渐谋求控制权。

  巴曙松认为,这种势头已经开始显现。他说,在参股银行业的过程中,外资金融机构对于中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青睐有加。除中小银行的公司治理较为健全、历史包袱较小等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们更看重的是对银行的控制力。这些外资银行一旦进入中小银行,往往比较容易在董事会或某些领域取得控制力,如花旗银行进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后就控制了信用卡业务。

  未来发展态势值得关注

  关于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下一步政策趋势,巴曙松认为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符合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策略和意图的外资金融机构在市场准入等方面会得到扶持。在银行方面,城市商业银行和农信社的重组都需要外资支持。

  其次,吸引合格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将成为中国加快金融改革的市场工具之一。如银行业的重组改革中,中国的银行监管机构积极鼓励合格的外国银行参与,从而推动中国银行业的产权结构发生变化,同时,中国银行业也可逐渐学习外国银行先进的管理经验、金融产品创新经验、客户服务理念以及处置不良资产的方法等,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第三,内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会日益一体化。外资金融机构在不断获得更大业务空间的同时,其一度享受的超国民待遇将被逐步取消。中国监管当局将逐步加大对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监管和风险监管力度,确保安全运行,有效控制风险。

  第四,长远来看,独资金融机构及其控股下的金融机构将成为下一步的发展趋势。从中长期来看,大型跨国银行不太可能满足于仅仅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持有被参股银行的少数股份,而是会尽力争取绝对或相对控股地位。这种独资化的趋势在竞争较为充分的中国产业资本领域正在上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蔓延到金融资本领域。

  给外资进入三点建议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中外资银行不断合作的过程。外资在迅速融入中国金融体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巴曙松建议:首先要注重合作双方的"双赢"。中资银行长期经营中积累形成的相对广泛的分支机构网络、雄厚的客户基础和对于中国金融市场的了解,使得中资银行在市场中依然有其独到的竞争力。外资金融机构在投资入股中国金融业时,合作双方都需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其次,在选择参股对象时要注重考察管理层。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开拓、廉洁、高效、专业的管理层是一个银行得以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考察地域经济发展、银行资产质量等指标时,更应注重对公司治理状况的考察。

  最后,要对中国的金融市场进行客观的风险收益评估。中国的金融市场与成熟市场相比存在差距所产生的利润空间,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看到赢利前景的市场。但进入其中任何一个领域,都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阻碍,外资银行对此应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