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专稿 - 证星视点 - 证券要闻直击 - 正文

400亿抛盘难阻大盘强势(独家点评)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宏 2006-03-15 08:21:3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1到2月,在偏股型基金大量抛售股票、应付赎回之时,上证综合指数大涨12%。显然是有大资金入场接货。
  证星点评认为,从基金的大量赎回中我们够看到了基金发行、扩募时所隐藏的缺陷。

  1到2月,在偏股型基金大量抛售股票、应付赎回之时,上证综合指数大涨12%。这样的市场走势,显然是有大资金入场接货,对冲了基金的"赎回效应"

  中国证监会日前首次发布了基金行业月度统计,该统计首次披露每个月内已成立基金的实时存续规模和基本数据,成为市场和基金持有人观测基金行业动向的又一权威渠道。

  从最新发布的1月统计数据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因巨量赎回而导致偏股型基金(包括股票型基金和配置型基金)被动抛售持股,直接从1月份的股市内抽离资金约220亿元。另外,由于2月份偏股型基金依然处于净赎回状态。两者合计,证券投资基金在今年初因为应付赎回而被迫抽离市场的资金要达到约400亿元,约为2005年末偏股型开放式基金所持全部股票市值的三分之一。

  最新统计显示,偏股型基金在一月份合计遭到赎回209.66亿份基金单位。以1月末股票型基金1.07元的平均份额净值和配置型基金1.06元的平均份额净值计算,偏股型基金在1月内总共减少管理资产220亿元以上。其中,股票型基金1月份净赎回量达到103.23亿份基金单位,净赎回比例达到11.85%;配置型基金1个月内净赎回了106.42亿份基金单位,净赎回率高达12.66%。

  另据《上海证券报》统计,截至2005年底,偏股型基金可投资 A股市场的资金上限只有176亿元。220亿元的赎回金额不仅掏空了基金的资金家底,而且必然导致基金抛售股票应付赎回。

  来自业内的消息显示,偏股型基金在2月份的赎回量更进一步超过1月份,预计1至2月内,偏股型基金赎回份额超过400亿份基金单位。与市场预期不同的是,个人投资者大量赎回是本次基金出现净赎回的最主要原因。相对而言,机构投资人短期进出虽较为频繁,但净赎回的份额并不是很大。

  令人关注的是,年初基金大量抛售股票,但上证指数却出现较为强劲的上涨行情。1到2月,在偏股型基金大量抛售股票应付赎回之时,上证综合指数大涨12%。这样的市场走势,显然是有大资金入场接货,对冲了基金的"赎回效应"。而进入3月份后,这批资金实力耗尽,市场由此走入调整行情。这也说明,基金在股票市场的话语权正在逐步丧失。

  统计数据还显示:2006年1月,基金业的整体管理资产份额遭遇严重缩水。当月各品种基金的规模合计流失170亿份基金单位,环比减少4.39%。基金业整体规模由年初的3897.97亿份基金单位下降到3726.68亿份基金单位。

  当月最获资金青睐的基金品种是保本型基金,受南方避险基金开放申购的影响,1月份保本基金的规模增加了21.06亿份基金单位,增幅为22.07%。另外,债券型基金则主要受益于两只中短债基金的规模增长,当月获得5.47%的月增幅。货币基金则基本稳定,1月份货币基金的净申购数为5.11亿份基金单位,相比去年年末1867.9多亿份基金单位的总份额来说,净申购比例为0.27%。


  证星点评:


  日前,有记者通过对证监会发布的基金行业月度统计分析,得出一个惊人的数字,即跨年度行情的夭折缘于基金大量赎回所致,而且赎回数达400亿之巨,几乎占2005年末偏股型开放式基金所持全部股票市值的三分之一。

  基金遭到大量赎回是导致行情无法进一步走高的原因所在,那么,为何在千三关口会冒出如此巨大赎回量呢?显然非散户所为,从该数据中不得不承认,内地证券市场确实有神秘资金在幕后操纵。基金如此集中被赎回或许是神秘资金得到了某种不祥的预兆或信号,他们可能更多地是在考虑资金安全问题,所以在千三关口抽身而退,当然,基金的赎回也可能是被迫无奈,例如ETF基金二月创出新高后就曾出现两次放量行为,放量本身说明有市场资金在倒戈出逃。一旦解套,立马赎回似乎是所有基金不得不面临的一大难题。与此同时,新基金的扩募发行也是构成对老基金赎回的一大隐患之一。

  从基金的大量赎回中我们还能够看到基金发行、扩募时所隐藏的缺陷。部分基金为了隆重上市,在扩募之初存在不同程度的“拉郎配”现象,一旦基金价格回升募集价上方,赎回再所难免,如今的大量赎回就是管理层和基金管理者当初为了基金募集“面子工程”而自酿的“苦酒”,的确值得管理者反思。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