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商业评论 - 正文

全新牛市展现全新投资格局 散户要跟着机构走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宏 2006-05-22 15:11:3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编后:一季度“机构动向解读”专栏今天收尾。从5月9日,我们先后为投资人分析了QFII、券商、保险、社保、企业年金、大企业集团等各类机构的增减仓变化。了解他们的操作思路,对我们判断市场发展趋势、指导具体投资意义重大。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专栏,让投资人对市场了解得更全面,操作更准确。毕竟现在的证券市场已经是机构逐鹿的市场,只有跟着机构,普通投资人才可能获得较好的收益。

  一季度各类机构持股概况

机构类型 一季末持股(亿股) 一季末持股市值(亿元) 股数增减(%) 流通市值变化(亿元)

券商 32.80 157.22 1.96 9.32

保险公司 10.73 70.87 108.75 34.45

社保基金 18.81 123.94 45.59 44.64

QFII 27.81 183.95 61.69 79.90

券商理财计划 0.44 2.39 -20.00 -0.75

信托公司 4.21 15.34 98.58 5.39

财务公司 2.22 6.18 226.47 3.33

宝钢系 2.13 12.05 491.67 10.00

   这是A股市场迄今最为牛气逼人的半年,自2005年12月6日1077点起上涨,直到上周五1659点,上证指数在5个多月里,一口气上涨了51.66%。其间,最大调整幅度不超过5%,最长的连续调整时间不超过6个交易日。

  如此激烈的单边上扬,几乎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极限,也让很多期待调整的心落空。一段时间里,市场的各处角落都有人在问,“市场走势为什么这么强?”

  答案在一季度季报里得到揭晓。大量场外资金的持续入市成为市场的作多源动力。

  新机构入场

  “没有人能够预料到市场是这样的方式上涨至今。除了吹牛和碰巧,不会有人预测到市场会走出这样一个结果来。”一位基金经理坦言。

  引发这个意外结果的原因就在资金走向上,根据WIND资讯对于一季度季报的统计,QFII、保险公司和社保基金的持有股票分别上升了62%、108%和110%。此外,还有规模无法估量的大额产业资金和三类企业资金入场。上述新机构的持续入场成功承接了基金赎回导致的巨额抛压,成为A股市场得以单边上行的主要资金因素。

  更为关键的是,以历史比例换算,上述三类长线机构(指出QFII、保险、社保基金)的持股市值均已经超过A股市值的1%,这标志着上述机构主体已经成为A股市场上的实质性力量。正是他们的积极入市使得以往行情经常出现的基金赎回震荡并没有出现。

  相关统计数据和一季度基金季报显示,基金在一季度遭遇了接近600亿元的赎回,这直接引发基金大规模的被动减仓。可以想象,若没有QFII等机构在一季度的强力入市,机构的抛压无法化解。

  新理念登场

  伴随着QFII、保险、社保等新投资机构的实力壮大,新的投资理念也在逐步显露峥嵘。此前由于基金一枝独秀而导致的投资短期化的操作趋势得到平衡,单纯偏向于成长的投资理念得到丰富。一批绝对价值明显,成长稳健的蓝筹股获得了长线资金的青睐。

  这种长线投资突出表现在钢铁和交通运输板块上,有关统计显示,一季度内QFII持有最多的股票是G宝钢,保险公司持有最多的也是G宝钢。上述长线机构的介入,成功的将宝钢从去年增持后的股价低位拉出。伴随着近期钢铁业利好出现,这批投资者正在逐步进入投资收获期。

  事实证明,类似以长期稳定增长或是绝对投资价值为着眼点展开的长线投资在牛市里同样获利不菲,而且更为适合大机构的长线投资。这类投资的兴起很可能将会改变部分收益稳定的大盘蓝筹股的投资表现。

  新操作手法

  除此之外,由于股改和权证等创新金融品种的推出,诸如风险对冲、收益锁定等一些新的操作手法也在A股市场上开始出现。

  一个相当明显的例子在于G沪机场,由于该股票的正股和认沽权证一度出现绝对收益,因此,导致相当部分的低风险投资者大举介入该股以及该股权证。一季报显示,保险机构、QFII等多家机构深度介入这两个品种。尽管一季度基金减持该股25%以上,但并没有影响长线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热情。

  此外,本季度以宝钢为首的带有产业特色的机构投资者也开始出现。这种以同行业公司流通股为主要投资对象的投资模式,标志着产业资金进入A股市场。上述资金对于有关行业的看法明显与二级市场不同,规模和实力也非一般场内机构可比,必然会对市场产生长远的影响力。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