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罗奇16日发表研究报告指出,金融市场近期的强势似乎表明,投资人认为世界经济已经度过了短暂的降温期,有望重返加速增长轨道,但这种判断有些过于乐观。他预计,在美国和中国两大发动机趋于降温的前提下,明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更可能面临下行风险。
罗奇表示,市场认为经济恢复增长的依据主要有三个:大幅下跌的油价、对美联储明年将大幅降息的预期以及中国经济有望维持高速增长,但这些理由似乎都不够充分。
首先,就油价而言,罗奇指出,市场的预期是,油价大跌将使得美国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加高达上千亿美元,进而有助刺激消费,抵消房地产大幅降温的负面影响。但从历史经验来看,油价涨跌与消费支出增长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联。
罗奇表示,高油价以往似乎并未影响经济增长,因而现在市场也不能指望油价下跌能推动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油价下跌为美国人省下的开支,也并不一定会转化为消费。随着7700万婴儿潮时期出生的美国人逐渐进入退休年龄,这部分消费者开始转变观念,转而倾向增长储蓄。而在楼市降温的情况下,增加储蓄更可能成为一种趋势。
至于美联储未来的政策取向,罗奇认为,目前看来,美联储在加息问题上似乎“宁左勿右”,即情愿冒紧缩过头的风险,也不肯让通胀因为过低的利率而失控。
在谈到中国经济时,罗奇认为,经历了8月份的短暂回落,中国的产出和投资数据在9月份重拾升势,这让许多人对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信心十足。但罗奇认为,中国第二季度创下的11.3%的经济增速和6月份工业产出同比19.5%的增长,已经是到了一个高峰。从现在起的12个月内,他预计中国经济增长将降至8%左右。
罗奇指出,中国政府正在不断加大的投资调控力度,也是可能令经济降温的重要因素。他表示,尽管他本人从来不觉得中国经济会硬着陆,但适当降温对于维持长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当下正是降温的绝好时机。
罗奇最后总结说,美国和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两大发动机,美国代表了需求一方,而中国则代表了供应一方。如今,随着这两大动力出现降温,除非各经济体在短时期内发展足够强劲的内需,否则全球经济都将无法幸免于难。在欧洲方面,欧元汇率居高不下以及德国加税等不利因素将对地区出口和消费带来不利影响;而依赖于美国市场和中国生产商的亚洲出口导向型经济也不可避免受到牵连;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则将面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