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李晶:高储蓄率降低中国投资回报率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禹刚 2006-11-28 17:07:0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最近在全球投资者交流中,有一个非常时髦的词,Chindia(中国和印度)”,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部主席李晶(Jing Ulrich)告诉记者,她表示,中国及印度的崛起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经济的格局,同时对全球商品及消费市场产生深远了影响。

  在昨日的“全新视角审视中印”小型座谈会上,李晶分析了中印两国发展不同的动力基础,以及两国金融体系为何出现不同的资本效率。她强调,在世界的社会经济史上,中印两国的崛起是史无前例的,两国将涌现出独特的投资商机,尤其在消费行业、农业与工业商品、银行业及物流业。

  在她看来,中印两国当前的经济结构基础截然不同,2006 年,中国GDP的43%来自于投资,而有40%来自于消费。而印度GDP仅有27%来自于投资,并且有逾60%来自于消费。中国今年的贸易顺差将再创历史新高,约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而印度则在今年上半年还是贸易赤字,顺差对整体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并未作出贡献。

  此外,储蓄率的差异也是中印两国发展模式不同的重要因素。李晶介绍,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来自于高达45%的储蓄率及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有效利用,而印度的储蓄率仅在25%上下徘徊,不足以转化为可提供强劲经济支持的投资率。

  “中国经济属于资本充裕型,而印度则是资本约束型,但中国的高储蓄率是一把双刃剑”,李晶表示,她认为在中国这样资本充裕的经济环境,资本成本过低会导致投资增长过快,在造成资产泡沫的同时也降低了资本回报率。印度的情况正好相反,资本不足使投资决策更为审慎,投资回报率因此高于中国。这种差异亦是造成投资者在考虑中国和印度公司时更看好后者的部分原因。

  在金融体系结构方面,李晶表示,中国银行业的存款额相当于GDP的165%,而印度远远低于中国,仅为57%。中国的贷款与GDP比值为113%,而印度仅为39%。中国需要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并且鼓励储户进行投资和消费;而印度则必须提高国民储蓄率,为远远达不到需求的基础设施投资提供资金。

  此外,中国的银行业系统规模是印度的8倍,但中国的企业直接融资与银行贷款相比却要少得多,“这也是中国金融系统的主要缺陷”。而中国及印度金融系统的主要相似点,则是消费信贷的渗透率均偏低。

  对于中印两国的经济模式差异,李晶认为有可能向同一方向靠拢。中国的经济增长将更多地由消费及服务行业推动,而这也是印度一直坚持的发展模式。而另一方面,印度政府正极力仿效中国在基础设施及制造业的投资,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以及推动出口增长。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