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应高度警惕通货紧缩 人民币不会大幅升值
每日公布上证所授权数据TOPVIEW揭秘的龙头个股名单
底部信号出现万亿资金进场,为您提供个性化解套方案
www.stockstar.com 2005-10-27 8:50:56
【字体:大 中 小】 【收藏本页】 【打印】 【我要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所长李扬昨日表示,由于储蓄大于投资,国内资金过剩成为长期现象,国内物价总水平不可能长期上升,通货膨胀不可能成为中国的主要危险,反而应当高度警惕通货紧缩问题。
他还表示,货币供应可能实现全年增长15%的目标,但是由于存贷款差额增大,市场上流动性过剩的状况可能进一步恶化,利率水平不可能上行。由于中美利差扩大,尽管依然存在压力,人民币汇率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升值。
在金融所举办的“金融论坛”上,李扬对当前经济与金融形势进行深入的分析。他表示,M2的高增长很可能意味着经济紧缩,储蓄与投资的关系是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而在解读“十一五”规划时,他认为利率市场化是当前重要的任务,但这需要资金离开银行体系即“脱媒”后才能完成。
M2高增长或意味经济紧缩
李扬说,上个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达到17.9%,这其实是经济紧缩的迹象。在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可能意味着经济紧缩而非通胀。这是因为,存款是货币供应量的主要部分,当储蓄持续快速上升的时候,消费和投资行为有可能同时减少,从而在经济体中产生紧缩行为。
另外,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差距逐渐扩大,即M1/M2的下降,意味着货币结构的流动性也在下降,也是经济紧缩的表现。通俗的说,这表明不用的钱多了,用于投资的资金少了,这正是经济紧缩的表现。
不会进入“加息周期”
李扬在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时表示,经济增长仍保持着较好的势头,不会大起大落,但是增长率下降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他认为,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长期问题是储蓄与投资的关系。从理论上说,问题不在于投资率的高低,而在于投资能否得到有效的国内储蓄予以支持。在我国,目前的人口结构决定了储蓄大于投资是个中长期现象。
李扬说,储蓄大于投资使得国内资金过剩成为长期现象,国内物价总水平不可能长期上升,通货膨胀不可能成为中国的主要危险,反而应当高度警惕通货紧缩问题。而国内储蓄大于投资,就需要通过长期的贸易顺差来平衡国内需求不足,对应的就是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大力增加国内需求,但这是长期的任务,不能在短期内迅速启动;另外就应当保持一定水平的投资,因为投资最终会转化为消费。
利率市场化需要资金“脱媒”
李扬说,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利率市场化成为我们目前非常重要的任务,这是因为人民币对外价格是汇率,对内价格就是利率,这两者水平一致的前提是机制一致,因此两者的改革是相辅相成的。
但李扬也认为,从国内情况来看,利率市场化恐怕要有些时间,因为如果资金都集中在银行,利率是不可能市场化的。只有资金在市场中的份额足够大的时候,银行体系内部也要进行调整,利率市场化改革才能最终完成。所以,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基本途径就是“脱媒”,即资金离开银行的媒介。这就需要增加市场化融资渠道,如发展 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以及非存、贷款类金融创新。可能的话,还应该调整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利率,使得真正的市场利率水平能够凸显出来。
在完善汇率市场化改革方面,李扬提出,应该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大力发展外汇市场,扩大即期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增加外汇市场询价交易方式、开办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增加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的机构、增加人民币和外币掉期交易,以及扩大银行间市场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汇率浮动幅度等等。随着汇率风险逐渐暴露和改革的逐步深化,还会有进一步的改革措施渐次推出。
整顿机构须防“道德风险”
在解读“十一五”规划时,李扬还特别提出,整顿有问题金融机构是当前维护金融稳定,从而维护经济稳定的关键之点。当前解决有问题的金融机构的主要途径是汇金公司,但是应当明确其法律地位及相关安排,避免资产管理公司的缺陷。在整顿有问题的机构过程中,应当体现正向激励原则,不能产生让“坏”公司摇身一变就成为“好”公司的副作用,应最大限度地防范“道德风险”。建议选择优良公司给予注资,并通过它们来并购不良公司。鉴于原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理论上与如今的汇金同源,为完善国家处理有问题金融机构的机制,应尽快对其今后发展给出解决办法。(记者 郭凤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