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深度解读 - 正文

汇率抗通胀获官方首肯 人民币一年升值5.2%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闫立良 2011-06-18 08:29:1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人民币汇改大事记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由8.2765上调至8.1100,上调2.1%,从此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逐渐形成更富弹性的汇率机制。

  2006年1月4日央行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改进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

  2006年3月7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比前一交易日猛升了43个基点,达到1美元兑8.0425元人民币,在询价和撮合两个交易市场上,人民币最新收盘价的跌幅更是扩大到59个基点,为汇改以来单日最大跌幅。

  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8∶1的心理关口,达到1美元兑7.9982元人民币。

  2007年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突破7.8,同时人民币汇率13年来首次超过港币。

  2007年5月9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一举突破7.7关口。

  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

  2007年5月21日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日波幅从±0.3%扩大到±0.5%。这是自2006年初银行间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以来最重要的举措。也是自1994年以来对人民币对美元汇价波幅的首次调整。

  2007年7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一举升破7.6∶1关口,为7.5951元人民币兑1美元。

  2007年10月24日 G7财长会议举行后,人民币突破7.50。

  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破7”,达到6.9920元人民币兑1美元。

  2008年下半年-2010年6月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停止了升值走势。

  2010年6月19日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

  2011年6月1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716,创出汇改以来新高。汇改重启一年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2%,2005年汇改以来升值21.8%。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