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严重依赖息差收入,这是一条“高耗能”的发展道路,即对资本消耗速度较快。随着近年来商业银行信贷的快速扩张,银行业资本充足状况不容乐观。已经公布的12份上市银行半年报(截至8月29日)显示,尽管所有银行6月末的资本充足状况均满足现有监管要求,但有超过半数的银行资本充足率较去年末下降,更有多达9家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出现下降。
资本充足率较去年末下降 在上述12家上市银行当中,6月末资本充足率最高的是
华夏银行,达到13.32%,资本充足率最低的是深发展,为10.58%。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当中,资本状况最好的是中行,6月末资本充足率达到12.95%,其次是建行的12.51%,工行为12.33%,农行是11.91%。根据中国银监会的现有规定,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须达11.5%,股份制银行须达10.5%。6月末的数据显示,已披露半年报的银行均达到监管要求。
核心资本充足率方面,状况最好的是
南京银行,该行6月末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11.63%,状况最差的是深发展,6月末的数据仅为7.01%。
建设银行6月末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42%,在国有大银行中表现最好。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资本充足率的变化情况。据统计,与去年末相比,资本充足率出现下降的银行有6家,最大的下降幅度高达2.2个百分点。有9家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比去年末下降,最大的下降幅度为2.12个百分点。
实际上,商业银行现有的资本充足状况是经过一轮大规模融资之后才获得的。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多家银行通过配股、发行次级债等方式筹集资本。为参与大行再融资以保证股权不被稀释,中央汇金公司还专门发行了债券进行融资。银行的再融资解决了资本短缺的近忧,但远虑却随之而来,在新的资本管理办法之下,银行将会面临新的融资难题。
新资本管理办法影响几何 银行业的远虑是银监会新制定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这一办法是中国版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根据银监会的规定,办法实施后,正常时期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和10.5%。以此标准衡量现有银行资本充足率状况,似乎都可以达标,但问题的关键是新办法中的资本计量方法会发生很大变化,需要银行重新计算资本充足状况。
动作较快的银行已经完成了新办法对于资本充足率状况的影响评估。工行董事长姜建清介绍说,新的资本管理办法对工行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根据测算,正负因素相抵之后将使工行的资本充足率上升1.17个百分点。他还透露,工行已经向监管部门申请成为新资本协议实施银行。不过姜建清也强调,由于相关模型和参数可能发生变化,具体的影响还不能完全确定。
中行同样表达了对适应新资本协议的信心。在日前召开的2011年中期业绩说明会上,中行行长李礼辉称,据初步测算,新的规定对中行的资本充足率只有0.2~0.3个百分点的影响。
银行的应对策略 无论如何,在新的资本管理办法之下,商业银行都将面临融资压力,只是目前还不确定融资的缺口到底有多大。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日前表示,新巴塞尔协议对中国银行业来说短期不是问题,但由于贷款规模增长较快,资本补充压力较大。她说,根据有关部门的研究,几家系统重要性银行近几年会有4000~5000亿元的资本缺口。
银行的融资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外源性融资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所以挖掘内部潜力便成为首要选择。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说,去年全年工行的分红率是40%,按此比例计算,上半年的利润留存可以补充660亿元资本。静态计算,今后3年工行增加的资本约为4000亿元,这还是没有考虑利润增长情况,而过去5年工行利润年均增长率为35%。
他表示,工行的融资方式也包括次级债和资本市场融资,其中次级债补充资本价格比较低廉,按照现有规定,工行还可以发行1000亿元的次级债,是否使用要看将来需要,当然这也不是补充资本的主渠道。如果未来需要,通过发行次级债或者通过资本市场少量融资,股东也会支持。
中行行长李礼辉则公开承诺,在2012年底之前,中行不会进行股权性融资。但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和监管要求,中行将安排一些非股权性的融资。
另外一条相关部门不愿多说的融资路径是资产证券化。最近,停滞两年的资产证券化重启,相关部门已经批准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扩大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