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仍在前进,并无异常,但到北京改变政策以支撑经济增长的时候,人们应该预计到一些波折会出现。
世界经济引擎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1%,较第二季度的9.5%略有下降。在世界经济处于衰退边缘之际,这个增长率不算太寒酸。但投资者应当少关注周二的GDP数字,而是集中注意力去看上周四发布的贸易数据。数据显示,由于欧洲市场疲软等原因,出口增长在9月份放缓。
还算不上不可救药。就在北京应对上次刺激的负面效应的同时,政府仍有财政火力和货币杠杆可用。今年前八个月的财政盈余为1.4万亿元,相当于2010年GDP的3.7%。把这个盈余变为赤字即可推动经济增长。与此同时,9月份新增贷款只有4700亿元,出人意料。银行贷款在第四季度一般会减缓,届时如果打破季节规律而大幅增加,那么也会对经济构成支撑。
政府有政策工具,但这些工具的使用却比较复杂。财政政策方面,中国政府虽不惮于鼓励银行支持其基建项目,但如果要花自己的钱,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就连在2009年,经济的命运悬而不决、政府承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支撑经济增长的时候,政府赤字也只相当于GDP的2.3%。
货币政策方面,由于政府自己没有解决实际负利率问题,中国的政策选择受到了约束。尽管政府设定的存款利率已经多次上调,储户仍可预料其定期存款按实际价格计算每年亏损2.6%。
目前储户似乎正在用脚投票,第三季度的存款增长异常疲软。加上9月份似乎存在的热钱外逃,
中国银行业用于放贷的现金就出现了短缺。
这些问题没有哪一个是不可克服的。更加放心地从事公开市场操作,甚至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都会释放出用于放贷的现金。鼓励吝啬的官员们花钱可能是一种更艰巨的挑战,但只要政府能够弄清怎样合理花钱,至少钱还是有的。
然而要从当前对紧缩的注重转变为一种更加宽松的立场,并不容易。随着经济增长在第四季度开始放缓,在中国政策“换挡”的时候,路上遇到坎坷是可以预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