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一直告诉人们:股市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然而,5年来,中国经济一直领跑世界,GDP增长年均9%以上,上证综指却累计下跌了60%以上,在全球主要股市中始终垫底。
即使2012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回落至7.8%,经济增速仍高于欧美国家及新兴经济体国家。可是今年以来,全球主要股指纷纷上扬,A股依然“熊”居全球。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股市出现“反晴雨表”现象?
经济增速骄人,股民却赔钱?
无论是今年以来,还是近1年、2年、3年、5年来,全球主要指数跌幅榜的前三位始终被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和沪深300指数所占据。
随着上证综指跌破2100点并创下41个月的新低,A股又一次稳居全球主要股指最后一名。
截至今年8月底,今年以来深证成指跌幅达到7.94%,在全球25个主要指数中跌幅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上证综指和沪深300指数,跌幅也超过了6%。
从横向比较,全球其他主要股指,除了阿根廷MERVAL指数出现了微幅下跌外,包括欧美、日韩以及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大部分国家股票市场,主要指数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其中纳斯达克指数涨幅超过了17%,香港恒生指数今年以来涨幅接近6%。
作为欧洲经济表现最为强劲的国家,德国今年前两个季度GDP增速只有1.18%和1.63%,而德国DAX指数涨幅接近17%,在全球主要股指中排名前列。
相比之下,中国前两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8.1%和7.8%,资本市场投资者并没有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8月17日,沪深两市有效账户数为1.38亿户,持仓A股账户数为5631万户,而当周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仅有770万户。
可见,60%左右的股民选择了空仓,而真正参与交易的账户只占到5%。
“吸金”2万多亿元,股民严重“失血”?
权威统计显示,在过去5年中,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进行首发、增发,累计融资规模超过2万亿元。
从2008年1月到2012年5月,A股市场首发募集资金总额达1.12万亿元。不仅如此,近5年来,上市公司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配股进行再融资的规模达1.06万亿元,与首发募资规模相差无几。
A股融资规模不断攀升,2009年接近3900亿元,2010年达到8900亿元。近两年来,融资规模虽有所下降,但2011年仍保持在5000亿元以上。
2011年,共有277家公司首发上市,实际募得资金2825亿元,比预计募集资金总额多出了逾700亿,此外,还有大量通过增发获得的资金。
“圈钱”增多,甚至出现了巨额超募,然而,不少资金并没有用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而是用于所谓的“投资理财”,很难给股民带来应有的回报。
对于一些上市公司来说,巨额的超募资金,显然超出了项目本身的资金需求,成了资金的“堰塞湖”。于是,买房、买地、买理财产品,成为某些上市公司超募资金后的集体选择。
如此不务正业,投资者如何分享他们的发展成果?抑或只能分担上市公司的集体风险?
高增长的收益,流到哪里去了?
经济高速增长,企业加速融资,投资者却难以获得相应回报。在某种意义上,A股成了“圈钱”乐土,而中小板、创业板也屡屡被戴上“造富板”标签。
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研究部负责人徐刚认为,中国股市的一个突出矛盾是IPO公司上市后的利益套现问题。目前A股的主流投资者热衷于一级市场,公司上市后套现走人,并不看重公司的后续投资价值,因而对于A股形成了持续的“空头”,二级市场承接力再强也挡不住。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两市共计有796家上市公司发生了关键持股人的股权变动,两市净减持金额达到了320多亿元。这其中多数都是公司高管和大股东。
而诸多通过股市融资“造富”的案例,更是给“圈钱”游戏带来了无穷的想象,激励着一些业内人士不择手段地“祸害”资本市场。
包装上市、造假上市屡屡发生。号称“茶油第一股”的新大地公司,在IPO前夜涉嫌虚增利润、关联交易、虚假交易等而被终止上市。而此前绿大地的造假行为更是明目张胆,2004年至2007年,该公司便通过伪造合同、发票、工商登记资料等手段,虚构交易业务、虚增资产及主营业务收入。
正是由于这些造假行为的存在,使得一部分上市公司股价从一开始就是虚高的。
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表示,内地股市不断下跌,但是如果从估值角度来衡量,剔除银行股、石油、煤炭等股票,A股股票估值的中位数仍然有30倍之高,也就是说,这些股票大约一半的市盈率仍是虚高的,不仅高于国际市场的估值水平,也要高于内地公司在香港市场的估值水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