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九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奶粉安全生产的实施意见》。自文件下发日起,将不再审批新的婴幼儿奶粉企业。任何企业不得贴牌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
一直以来,国内销售的奶粉除本土生产的奶粉外,大量存在着贴牌奶粉,贴牌奶粉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用国外奶源在国外加工,就是纯进口的。第二种是用国外奶源在国内加工,这种是进口奶源;第三种是由国内一些经销商注册外国品牌,用国内奶源在国内加工。据悉,中国市场上最少有200多个声称是新西兰品牌的奶粉,而实际上正牌只有20多个。此前苏州出现的美素丽儿品牌,就曾出现过被一个经销商打开掺私货以及改日期,令人惊愕。
走迂回路线的贴牌奶粉,在市场这么兴隆,其中原因大家都明白,由于对国产奶粉心有余悸,经济条件允许的家长们一般都会选择外国品牌。尽管某些数据显示国产奶粉的合格率较高,某些企业负责人说国内标准多么严格,但人们现实的选择却始终显示出一种不信任。原因在于人们对“过程正义”不乐观。简单说,消费者总是弱势的,难以获知信息并制衡监督。坦白说,要想重新挽回普罗大众的信任,监管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管理和规范好奶源,对于奶粉质量来说,奶源至关重要,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很多奶源大都来自散户奶农,他们分散的小农式生产特征,决定了他们不便被监管以及严格检疫,这个环节的道德风险非常大,三聚氰胺的教训历历在目。因此,如何管理好奶源,是最大的真问题。这需要生产去小农化、规模化与现代化,并且加强薄弱的检疫环节。
当然,企业的资质与规范生产也非常重要。近日,相关部门还鼓励奶制品企业之间的并购与重组,借此希望淘汰掉不合格的企业。这种重组效果需要观望。要明白,市场可以实现的很多事情,有形的政府之手未必能做得好。企业与消费者这两个供需方应该是一种均衡,甚至有时相互制衡,监管方的政府应该是中间的规则制定者与裁判者,应该持中立原则,一些地方不应该在这些信息披露方面持消极态度,不应该考虑地方财税收入而本能地保护一些企业。只有这样,企业们在这个过程中相互涤荡才能真正实现优胜劣汰。
此外,行业协会也不应该缺位。行业协会与各种中间组织,在未来应该考虑转型为一种纯技术型的机构,专业性强,能够在制定各项生产标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而不受大企业影响。它们还应对普通民众提供咨询,检测服务等。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集体诉讼权利应该受到积极的保护,从各方面促成他们能够便利地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这也是制衡企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奶粉市场的规范化,只要政府作为仲裁者,遵循“分权”的智慧,即抑制企业们的不当权力,提高他们的违规成本,让普通消费者与行业协会强大起来,加强诉讼救济,那么规范就有很大前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