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预计2015年CPI上涨1.5%左右,PPI下降2.0%左右,对通货紧缩风险不能掉以轻心。
物价运行影响因素分析及2015年走势预测
1.支撑物价上涨的影响因素分析
(1)价格改革推升物价涨幅。2014年以来国家进行了多项价格改革。出台了建立完善城镇居民用水和用气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并明确2015年底前在地级城市实行阶梯水价和气价。
根据电解铝企业单位耗电情况适当提高电价,提高淘汰类水泥企业用电价格,实行更严格的差别电价,提高非民用存量天然气价格。
在新疆开展棉花、在东北和内蒙古开展大豆目标价格试点;提高铁路货运价格,将铁路货物运价提高1.5分/吨公里。
短期来看,价格改革的推进将带动物价上涨,但长期来看,价格改革有助于缓解隐性通胀压力,为调结构和转方式创造良好的价格条件。
(2)劳动力成本呈刚性上涨态势。据统计,2011年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由2010年的74.5%下降至74.4%,为2002年以来首次下降,2012年和2013年进一步下降,2013年该比例已降至73.9%,同时人口抚养比逐步提高,目前为35.3%。虽然劳动人口占比下降和人口抚养比上升幅度不大,但预示我国人口红利逐步减少。
近年来我国出现用工荒,制造业领域成本上涨较大,表明已经临近刘易斯拐点,劳动力成本呈刚性上涨趋势。2014年前三季度,共有17个省市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4.1%,虽然比2013年调整幅度有所降低,但依然较高。
(3)肉禽价格存在上涨压力。受消费不振的影响,2014年上半年生猪养殖亏损严重,养殖户生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部分养殖户大量淘汰能繁育母猪。生猪存栏的下降,尤其是能繁育母猪数量的减少预示后期供应能力的降低,预计后期阶段性供应偏紧的风险将加大,加之2014年猪肉价格的基数较低,预计2015年猪肉价格涨幅将高于2014年,从而拉高CPI涨幅。
2.抑制物价上涨的影响因素分析
(1)物价上涨需求压力较轻。2014年以来,由于国内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和世界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加之国内去产能、调结构,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下行压力。根据当前的经济运行环境和形势,初步预计2014年我国GDP增长将略低于7.5%的预期目标。2015年面临低速复苏的国际经环境、投资下降、企业去库存和经营困难等问题,初步预计2015年中国GDP增长7.0%左右,呈稳中略降的运行态势。经济增速的持续下降预示后期物价上涨的需求压力较轻。
(2)粮食稳定增产使国内粮价不具备快速上涨的基础。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709.9万吨,增长0.9%。从粮食价格和库存看,目前国内粮食价格处于高位,国内小麦、玉米和大米价格均高于国际市场,加之粮食库存充裕,价格不存在明显的上涨动力。
(3)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大。美元走势和供需是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原因。从供需面看,如果不发生较大的地缘政治风险,大宗商品供给将稳步增加,但作为大宗商品的主要需求方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呈放缓态势,对大宗商品的需求难以快速增加。初步预计,2015年大宗商品价格将呈平稳运行态势,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较轻。
(4)CPI翘尾因素有所降低。由于2014年物价环比涨幅略低于2013年,因此2015年CPI翘尾因素将略低于2014年。目前已经公布了2014年1-11月的环比数据,根据目前的物价运行形势,初步预计2015年CPI翘尾因素为0.5%左右,比2014年低0.4个百分点;2015年PPI翘尾因素为-1.6%左右,比2014年PPI翘尾因素下降1.0个百分点。
(5)居民未来通胀预期持续减弱。受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较低和工业生产者价格持续下降的影响,近来我国居民的通胀预期有所回落。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居民物价满意指数持续提高,2014年三季度达到25.1%,为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比二季度提高3.7个百分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为64.1%,比上年同期回落5.4个百分点。当前居民通胀预期的回落将在一定程度上使2015年物价涨幅保持平稳。
3.对2015年物价走势的预测
2015年将是改革的深化之年,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仍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价格改革、劳动力成本提高、肉禽价格波动提高将推升物价涨幅;需求放缓、粮价上涨空间有限、输入型通胀压力缓解和翘尾因素回落将抑制物价涨幅。对2015年工业生产领域通缩的态势应予以密切监测。预计2015年CPI上涨1.5%左右,PPI下降2.0%左右。
做好物价调控工作保持物价涨幅平稳
1.抓住物价涨幅温和的有利契机,积极推进价格改革
根据当前的经济运行形势,建议将2015年经济增速定为7%,物价调控目标定为3%,为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的空间。
落实阶梯水价和阶梯气价政策,对产能过剩行业实行严格的差别化电价水价政策,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征收资源税和环境保护税,推进环保和公共服务等领域价格改革;完善天然气发电价格形成机制,启动农业用水价格改革试点,适当扩大棉花和大豆目标价格试点地区范围,适时开展玉米等其他农产品目标价格试点;将天然气按“市场回值法”的定价机制推广到用气大省或市,将成品油价格调整周期进一步缩短至5个工作日,使成品油价格更加符合市场规律。
2.加快淘汰和转移过剩产能,改善工业领域价格下降的局面
尽快公布2015年淘汰水泥、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行业的年度目标,探索建立产能过剩行业的预警系统和评价体系;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支持重点省市落实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等量或减量置换,加大清理违规项目力度;加大京津冀地区落后产能的淘汰速度和力度,重点推动淘汰国有资本控股的过剩产能,将国有资本更多投入到清洁生产和节能环保产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制定产能海外转移的发展规划,出台向海外转移的财政、税收、外汇和人员流动等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在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市场潜力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开展钢铁、有色、炼化和水泥等产品的生产,有效地向外转移过剩产能。
3.积极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产品稳定供给
做好秋粮收购工作,加大财政对冬种生产的支持力度,确保冬种生产按期保质完成,为2015年粮食生产奠定基础;进一步增加财政对“三农”领域的投入,推动农业水利重大工程建设,出台扶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政策,提高农业应对自然灾害和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对南方重金属污染土地的治理和东北黑土地保护的财政投入,推进财政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农业园区试点;加快推进南菜北运基地和北方城市冬季蔬菜储存设施建设,降低农产品流通费用,提升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水平,加大对粮油和生猪养殖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农产品生产和销售预警机制,引导农户合理安排种植;建立农业防灾稳产的补贴机制。
4.做好房地产分类调控工作,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
调整或取消住房限购政策,加强金融对房地产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的贷款需求;明确地方政府保持当地房地产平稳发展的责任,稳定房地产开发投资;降低住房交易环节税费,将营业税优惠年限由目前的5年调整为1-2年,逐步取消20%的房地产所得税,统一调整为营业税,降低居民购房税费支出,盘活存量住房市场;加强舆论引导,稳定市场预期。
5.营造稳定的金融环境,实施稳中偏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继续向中性略松方向微调,鉴于当前较低的物价涨幅和偏高的融资成本,建议适当增加货币供给,货币供应增速保持在13%左右;利用公开市场操作、常设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流动性,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2015年新增信贷规模保持在10万亿元左右,社会融资总量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相当;加强利率和汇率等价格型工具的作用,积极推动利率市场化配套制度建设,在物价涨幅较低的时候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发挥基准利率的预期和信号作用,降低融资成本,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