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为纪念中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由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新时期建设巩固国防推进核能可持续发展”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许达哲再次明确,发展核工业,必须坚持“走出去”战略。分析人士认为,后续核电出口方面会有持续利好。
大会上在总结回顾方面提到,我国经过30多年的努力,实现了核电自主化、系列化、规模化发展,目前我国在运核电机组22台,总装机容量2010万千瓦;在建机组26台,规模2800万千瓦,我国成为世界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成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并在国内外将分别落地。核电“走出去”战略取得重要突破。
对于未来如何发展核工业,许达哲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完整核工业产业链的优势,更加注重核科技创新,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加快核工业体制机制转型升级。还要坚持“走出去”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国家原子能机构平台,以自主知识产权“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出口为纽带,推动核电、核技术应用产品和相关产业的出口等。
国泰君安近期研究报告分析认为,核电出口值得期待。首先,我国核电具有高性价比、工程迅速、提供辅助融资的优势。其次,虽然我国目前并无第三代核电机组成功案例,但华龙一号是我国成熟二代加技术的改进版,且已通过国际认证,完全具备出口条件。再加上国家领导人大力推行核电出口以及国内第三代核电机组开工与顺利建设的良好示范将不断增加我国核电出口预期。
至于市场期待的核电重启、加快核准等话题,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座谈会似乎未明确提及。许达哲只是在“发展核工业”第六点提出,必须秉持安全至上,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