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方正和政泉控股的互相举报,是2014年底资本市场最受瞩目的一出大戏,而到底是于何时、何因使得原本处于同一阵线上的“战友”翻脸,成为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的仇家呢?
北大方正曾在11月9日晚发布的一份名为《方正集团致政泉控股的公开信》中如此解释其与政泉控股的纠纷缘由:“未预知政泉控股在借道上市、收益丰厚的同时会暴露出想图谋霸占方正证券这一国有资产的狼子野心”, “以达到赖账不还以及搞臭、搞倒方正管理层以最终达到霸占方正证券的真实目的”。
而政泉控股方面对于其此次反目的动机却给出了另一份解释——政泉控股将全数260亿元资产质押、抵押,向北大及其关联公司融资80亿元,其担心全部家当落入北大系口袋。
从北大方正的解释看,两者翻脸是因为政泉控股欲将方正证券归为已有,而从政泉控股的表述看,其之所以向北大方正发难仅仅是因为担心自己的资产被他人悉数吞噬。到底真相如何?或许从两家机构各自的立场和表述去梳理这一事件的始末,更容易接近真相。
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李友还深刻地记得就在2013年3月的那一席“包子宴”上的深谈,为今时今日的诸多纠纷买下了伏笔。
作为此次事件的第一主角,曾掌舵北大方正十年的李友虽然与政泉控股的实际控制人郭文贵认识已有十余年,且两人同样都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自河南郑州发家,但在商业上,多年来两人素无交集。
直到2011年,此前一直深耕地产市场的郭文贵突然“异军突起”,大手笔从众多“实力派”觊觎者手中夺下了民族证券的控股权,这一举动,则为李友与之其后的合作埋下了伏笔。
按照李友之后接受媒体公开采访的信息,李友与郭之间的第一次接触要追溯到2012年,而为其两人牵线搭桥的则是一位来自教育系统的退休领导。据李友回忆,郭文贵与之联系的目的主要就是解决自己企业“资金融资困难”的问题。
李友还曾向有关媒体回忆起当时郭文贵曾在家宴请其吃包子的情景,而就在2013年3月的包子宴上,李友与郭文贵进行了深谈。
李友为郭文贵设计的思路是,要改善现金流,通过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把政泉控股的资产证券化以便变现。
斯时房地产再融资的政策在资本市场中几乎是一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鉴于郭文贵控制的资产多数为房地产,那么最能实现证券化路径的便是其刚刚获得的民族证券的有关股权。
事实上,对于李友而言,民族证券的股权显然也是极具诱惑力的。
时间回溯到2013年,斯时券商并购热潮正在资本市场中方兴未艾,众多上市券商纷纷寻找并购目标以做大做强,在即将到来的更为激烈的券商行业竞争中占得先机。而此时,华泰证券与华泰联合的整合刚刚完成,西南证券与国都证券的并购也已经行至盘中。
对于北大方正控股的方正证券而言,民族证券可谓是一个最佳的并购标的。如果能整合民族证券,那么和方正证券在业务上和区域优势上都将形成互补,那么一直据于二线券商中游的方正证券则有望借助此次并购向一线券商迈进。
一方面可以帮助政泉控股盘活资金,另一方面则可以借助并购增强自己的实力,对于这一宗看似双赢的资本运作,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合作意向。
“2013年4月前后,北大方正便与郭文贵初步达成了并购意向,并对并购后的双方持股安排等形成了共识。”一位接近于李友的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而其后便按照有关的步骤开始顺利推进。
从2013年8月民族证券的增资,再到2014年初方正证券的有关合并方案的正式出炉,再到2014年8月方正证券与民族证券正式合并完成,这一计划一直推行得颇为顺利。
但就在方正证券与民族证券的有关股权正式过户之后,双方之间的“嫌隙”便也随之拉开。
“政泉控股对于进入方正证券的董事会在席位上提出了颇为苛刻的要求。”2014年11月初,在方正与政泉之间矛盾刚刚白热化之时,上述接近于李友的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便透露道。
而这一说法随后也被众多信源所证实,并被媒体采信。
方正集团方面建议采用累计投票制度,并对方正证券新的董事会人选提出了两套方案,即如果保持9人董事会,那么政泉基本可以进3人。如果扩大董事会到11人,政泉可以进4个,政泉倾向于11个人进4人的方案。
2014年9月中旬,即提请有关改选董事的董事会召开的前一天。政泉突然提出要增加一个董事会人选,至5名候选人。这一临阵的变卦让方正集团十分不满。
而按照北大方正方面的说法,也正在此时,一场突入的小插曲的介入,使得有关董事会暂停。这一切,都被政泉方面认为是北大方正方面故意拖延。
借道上市成功后,提出苛刻要求企图控制董事会,在目的未达到后,便利用之前北大方正方面留下的把柄进行威胁,企图搞倒方正的管理层。这似乎是北大方正方面给出的整件事情的原由所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