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银行间市场资产证券化启用注册制

来源:大众证券报 2015-02-02 10:42:4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日前,央行与市场机构沟通,拟取消银行间市场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审批制,转而采取注册制,这标志着中国资产证券化银行间和交易所两大市场彻底告别审批制。在银监会、证监会资产证券化改审批制为备案制之后,央行终于也“按捺”不住了。

另据经济观察网,2014年11月,银监会证监会、双双推出资产证券化备案制。银监会表示,备案制通知是“一行三会”监管协调机制达成的共识。

除了一行三会积极响应“盘活存量”思路,其他部委和单位围绕资产证券化的政策也在变得积极。住建部正在积极酝酿房地产REITS试点。交易所拟将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可质押回购也广受市场关注。

曾经“叫好不叫座”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正步入快速发展期,其大背景是国务院主导的“简政放权、盘活存量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央行拟推资产证券化产品注册发行

上述知情人士还表示,银行间发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央行进行注册和登记时不再“开包”检验基础资产,将部分借鉴交易商协会的注册发行方式。

但另有消息人士透露,银行间市场资产证券化产品注册制的正式执行仍需国务院批准,若获批将于春节后推出。

“问题不大,这是大势所趋,而且银监会已经执行备案制,央行不可能自己卡着不放。”一名分析人士表示。

“即便在审批制期间,央行开包也只是审核资产证券化产品是否符合产业政策,了解交易结构等,而且审批时间只需1个月左右;相比之下,银监会对资产包的审查则更加详尽,用时也更长。”一名结构化产品评级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一名信托机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央行注册制执行之后,银监会和央行均无需开包,只需递交相应的资料进行登记、备案即可,我们即将发行的一单产品就等央行政策落地。”据悉,上述信托人士所言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将是2015年发行的首单住房贷款抵押证券(RMBS)。

也就是说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一直以来的双审批将改为双报告制度。

监管层竞相松绑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国际资本市场具有重要地位,美国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占到整个美国债券市场的四分之一,高峰的2007年资产证券化产品存量占整个债券市场存量的35%;截至2014年底的数据显示,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存量仅占到整个债券市场存量的2.5%。相比之下,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而且鉴于证券化本身具有的融资和调表以及流动性管理功效,资产证券化正在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重点发展的重要市场。

记者统计,2014年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新增发行量接近3000亿,是自2005年启动资产证券化试点至2013年末的全部发行量的两倍还要多。

中诚信国际创新部副总经理闫文涛对比美国债券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认为2014年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快速发展标志着中国进入“信用2.0时代”。

随着监管层面的放开,2015年资产证券化市场再度迎来扩容已经不容置疑。

“这块蛋糕体量之大、影响之深远是各个监管机构都心知肚明的事情,这也是为何各方都竞相开放这个市场的原因。”一名券商人士表示,该券商在2014年10月曾参加证监会内部的一个沟通会,而该沟通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探讨交易所体系资产证券化备案制。

该人士还向本报记者透露:“交易所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企业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平安1号是个试探,银行信贷类资产证券化产品也是交易所希望尝试的品种。”

另有媒体报道,在上证所关于资产证券化的一次培训会上,上证所内部人士表示,2015年要将资产证券化交易规模做到5000亿元,其中企业类1000亿、银行信贷类4000亿。

这或许也是央行推行银行间市场资产证券化注册制的一个外部因素,尽管从目前发行量来看,交易所资产证券化产品跟银行间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但背后涉及的托管机构等因素则影响非常深远。

除了传统的央行、银监会和证监会在竞相推动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自由化”进程,一向在资产证券化市场上表现“稍逊”的保监会也已经于去年年中向保险资管公司下发《项目资产支持计划试点业务监管口径》,鼓励保险资管通过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发展保险资管公司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据第一财经日报、经济观察网综合报道)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