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武士”融创的出现,似乎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佳兆业的危机。但同样陷入风雨飘摇中的恒盛地产,却选择在此时重启私有化以拯救受困的“大兵”。
2月2日午间,恒盛地产公告称,该公司已发行其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普通股股份及债务证券,其中,普通股股份代号为00845,债务证券的股份代号为05907,将分别于2015年2月2日下午一时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暂停买卖,以待刊发公布。
“刊发内容涉及有关由公司控股股东提出可能私有化的公告”。对于是次停牌,恒盛地产如是指出。
在标普分析师叶翱行看来,恒盛地产再提私有化“恰当其时”,因为“按港交所要求,在前一次私有化失败后,公司在12个月内不能重启私有化”,而距恒盛上次私有化刚好过了14个月。
而在业界看来,时间或许只是一个偶然因素,恒盛此举背后透露的更多是其项目销售难、去化率低、现金回笼慢而导致的资金困局,这其中的代表项目之一便是恒盛尚海湾。
成败尚海湾
目前,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在恒盛2014年主力贡献项目中,尚海湾共销售约14.2亿元,占其全年业绩40.4亿元的35.2%。
但这样一个主力项目,却因资金问题将面临着销售迟滞甚至是停工的问题。“目前在售的是一期尾盘,剩余套数已不多,二期暂定2015年底推出,但具体的时间未定。”尚海湾售楼部销售人员如是告诉观点地产新媒体。
对此,叶翱行表示,“尚海湾是恒盛的一个销售额比较高的项目,地块位置较好,但去年与今年对恒盛业绩的贡献都不是太大”。
据叶翱行介绍,尚海湾二期原预计推出特大户型,但在豪宅市场受压、在售项目产品缺乏灵活性等情况下,目前恒盛高层正在对其做出一定的调整,“调整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至于规划调整后其销售会不会有大的提升还需观望。”
可以预见的是,如若按照上述进度安排,尚海湾在整个2015年或将不会对恒盛的业绩有太大的贡献,这也意味着,恒盛今年的业绩或连续五年实现负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恒盛目前在售项目销售额不是太高,因此不排除其通过再融资或出售项目等举措来增加公司的流动性。”
在售项目特别是尚海湾项目的销售缓慢,一方面使得恒盛再融资遇阻,另一方面也让其开始卷入类似佳兆业债务“违约”事件的危机中。
近日,有市场消息指,恒盛地产多个项目销售回款慢导致资金困难的局面,致使中海信托、光大信托、四川信托和中融信托均牵涉其中。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为筹资开发尚海湾项目,中海信托、四川信托及中融信托均于2014年设立相关专项资产管理或资金信托计划,共拟募资约62亿元。
在业绩不断下滑、信用评级不断降低的背景下,市场相关观点认为,上述信托或出现提前兑付或终止的要求。
虽然在经多方询问后,尚未发现上述相关信托的异常情况,但一旦出现“黑天鹅”效应,则意味着尚海湾作为恒盛“明星楼盘”的时代或随着“钱荒”而不复存在,而其可能引发的信托计划兑付危机,则将进一步加剧了恒盛的开发压力。
“总的来说,房地产信托今年可能都处于一个收紧的状态,特别是对一些现金流比较弱的开发商,但恒盛与佳兆业还是不一样,因为佳兆业存在的问题与其本身的运营无关,但恒盛的执行能力有转弱的迹象。”叶翱行表示。
重启私有化
“按照港交所的要求,如果首次私有化失败后,公司在12个月内不能重启私有化。”因此,距首次私有化失败14个月后,恒盛在这个时候重启私有化是“符合时间要求”。
早在2014年12月19日便有市场消息传出,恒盛地产未来6个月或会再次进行私有化。
除时间“踩点”准确外,在叶翱行看来,目前恒盛的低股价也为公司恒盛大股东提供了一个大的契机。
资料显示,2015年1月15日,由于受到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恒盛地产的股价突然大跳水,由4.4元暴跌35%至“毫子股”,收市价仅0.83元。
而在发布“可能私有化”公告当天,恒盛地产2月2日早盘收报0.95港元,较上次建议私有化作价1.8港元低47%。以现价计算,可能被私有化收购的股份价值约23.54亿港元。
因此,如果此次私有化成功的话,恒盛大股东将因低股价节省一大笔成本。
“这次再提私有化的意味颇不寻常,可以认为是释放了企业大调整的信号。当然,在近期企业若频繁调整战略,可能容易动摇军心,因为各类猜忌太多,尤其对于投资者和购房者来说,会比较警惕目前这样一类调整。”上海业内人士严跃进向观点地产新媒体解释。
其续指,对恒盛来说,在进行私有化时关键的还是需要用公开透明的方式来获取信任,并且确保公司宏观层面调整的风险不波及微观层面的运营,比如营销阶段。
由于截至发稿前恒盛仍未复牌,因此,其此次重启私有化能否成功,则是大家均处于翘首等待中。
对此,叶翱行指出,“目前公司债务方面的转机还不明确,私有化能不能成功关键看其整个计划如何推行,看看其中有没有包括一些债务或流动性的优化方案”。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翻查过往资料,恒盛大股东于2013年11月提出私有化计划,以每股1.80港元回购股份,相当于截至2013年6月30日为止账面值的0.61倍。然而,私有化提议终被否决,而恒盛地产首席执行官及财务官于2014年2月离职。
后于2014年11月14日,中国人寿在公开市场以每股平均价1.199港元买入2770万股恒盛股份,持股量由9.64%升至10.0%。而恒盛地产董事长张志熔仍持有该公司68.4%股权。
彼时,国浩资本报告称,恒盛地产的基本因素较差,而街货较少,交投不算活跃。股价于1.0港元有强力支持,而其历史低位为2011年10月4日盘中触及的0.97元。若该公司进行私有化,风险回报比率颇吸引。
越秀证券研究部李尚伟也向观点地产新媒体指出,“从资本投资角度看,恒盛一直坚持私有化,本质上还是想通过这一举措从资本市场上获取高额回报率。”
严跃进则从另一角度分析了恒盛私有化的目的。其指出,由于恒盛上市阶段的融资渠道并没有打通,而股价波动也对企业经营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所以,私有化的做法,反过来也是希望从另一个途径来实现企业做大做强。”
但在严跃进看来,私有化的背后,如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才是恒盛未来的一个永恒话题。“对于恒盛而言,如何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土地储备、提高项目周转速度,都是应该解决的问题。若不实现一个跳跃式发展,私有化的意义就会被削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