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出现较为明显的贬值,引起了各界的广泛热议。
综合来看,本轮人民币汇率走弱的主要原因有多方面。首先,受到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削弱、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下滑等因素影响,2014年我国外贸增速明显放缓。其次,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下滑压力不断增加,相关宏观指标表现趋弱,潜在通缩风险也在积累,对市场预期和信心都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再者,虽然不是主要原因,但是央行前期的降息,以及未来降准的可能性逐渐增加,都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最后,由于美国货币政策退出量化宽松,进一步带来了全球货币政策的分化,美元在加息预期下不断走强,进一步利多美元而利空非美货币,这也让人民币对美元维持了弱势。
还需注意的是,央行汇率政策的某些变化也决定了本轮人民币汇率走弱的节奏。2014年以来,人民币告别长期单边升值模式,进入双向波动“新常态”。可以预计的是,将来较长一段时间里,过去人民币兑美元单边升值的情况得到彻底改变,未来人民币双向波动增强的可能性不断增加,这也为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空间。
2015年将是坚持“汇改”方向的一年,预计人民币双向波动将加剧,总体相对美元偏弱,呈现出可控的贬值态势。之所以不会产生大幅贬值,可以从几方面来看。
首先,从国际收支角度看,预计明年经常账户顺差上升幅度仍然较大,资本账户仍将保持顺差,一定程度上支撑了人民币的升值空间。从资本账户来看,去年第二季度以后的资本项目逆差,主要出现在其他项下的短期借款项目,不排除与短期热钱流动有关。预计随着宏观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对中国经济的总体风险预期可能下降,使得2015年的资本账户仍将保持一定顺差。所有这些,都使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走弱的可能性较低。
其次,本轮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贬值,但中间价还多次升值,反映了央行希望稳定人民币汇率的政策意图,这与2014年上半年央行下调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进而引导即期汇率贬值的操作不同。政策制定部门显然还希望保持资本流入和避免大量资本流出,从而保证金融体系的流动性支撑。
再者,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的数据 ,2014年12月,全球有2.17%的支付以人民币结算,其比例首次超过加元和澳元 。从交易来看,人民币现在仅次于日元 ,与英镑 、欧元和美元共同组成全球五大支付货币。可以看到,人民币国际化在稳步推进,对于人民币的海外需求也在上升,这也对人民币贬值产生一定的对冲作用。
实际上,虽然过去一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走弱,但实际有效汇率仍然有所上升,对许多非美货币都呈现升值趋势,因此近期汇率波动也不用过度解读。预计2015年将出现更多汇率机制改革重点,如提高中间价日间弹性、继续完善汇率衍生品市场、努力推进国际化进程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