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宏观分析师李治平认为,本轮降准之后,降息与降准的空间仍然存在。
背景:降准是放松周期下的必然选择。中国高准备金率是高增长、高通胀、高资本流入时代的产物,步入低增长、低通胀、大量资本流出持续时期,必然下调。从基本面看,中国宏观经济持续下行,自2014年以来,已经进入宽松周期。而最新指标看,PMI下破50%枯荣限,供需萎缩加剧,对适度贬值、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要求提高;
择时:内外部对明确宽松的要求大幅上升——中国14年4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净流出912亿美元,创12年以来最差纪录;同时近期欧洲、澳洲等非美国家接连接力宽松,人民币坚守高位,资本项下流出不断加剧;同时春节前、IPO前,金融市场的稳定除了货币数量要求、也要求宽松预期的明确。
预期:为什么要略超预期?除了金融危机时期,大多数情况下中国央行的放松时点通常会选择“略超预期”的方式,避免加剧市场的波动,本次降准选择在周三、而非周五也是如此道理;降息通稿中,央行叠加定向降息、同时声明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起到避免引发持续放松的预期的作用。然而经济下行持续,春节后再度放松的预期还将滋生,我们一贯持有“预期不纠结、时点不确定”的态度,往往在预期太过亢奋时做适时提醒。
实体影响小、增强流动性有助于抗风险。实体方面,由于融资需求越加市场化,尤其是地方债务甄别后;货币政策历来是软绳子推经济,稳健的货币政策并非强刺激,而是适应性放松。我们维持对经济波动的看法“前低后回”;流动性方面,适逢流动性需求旺季,加之资本外流压力持续,6000亿资金降准(以及定向)有助于增强流动性供应、增强抵抗风险能力。
未来宽松预期还将滋生。降息与降准的空间仍然存在。在本轮《不一样的降息周期》中,货币宽松与基本面的出清相匹配,在经济尚未完全出清之时,政策不会转向;同时,随着价格、体制、市场化改革等降息的掣肘趋弱,降息的可能性将大幅提升。但另一方面,我们提示U型的流动型曲线形态,流动性旺盛时期政策紧、偏紧的时候政策松是政策意图,而实际的流动型状况要看结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