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昨日首次发布了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初步统计,2014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22.86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央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称,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可用于与其他经济变量间同比增速的比较分析,也可以作为货币政策的监测分析指标,对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具有较大意义。
社会融资规模是指实体经济(即非金融企业和个人)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量。其中,增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获得的资金总额,存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获得的资金余额。
“2011年起,央行正式编制并公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当前,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社会融资规模。一些研究人员和机构自己测算和使用了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数据,他们使用的数据各不相同。因此,编制和公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数据能够更好地统一统计口径。”央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称。
从指标构成看,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由四个部分九项指标构成:一是金融机构表内业务,包括人民币和外币贷款;二是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是直接融资,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和企业债券;四是其他项目,包括投资性房地产、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贷款。为真实反映实体经济实际获得的融资状况,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按面值或账面值进行统计。
在2014年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构成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81.43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3.47万亿元,同比增长4.1%;委托贷款余额为9.33万亿元,同比增长29.2%;信托贷款余额为5.35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6.76万亿元,同比下降1.8%;企业债券余额为11.69万亿元,同比增长25.8%;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3.80万亿元,同比增长12.7%。
从结构看,2014年年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6.3%,同比低0.4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余额占比2.8%,同比低0.3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余额占比7.6%,同比高1.0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4.4%,同比低0.1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5.5%,同比低0.9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9.5%,同比高0.8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3.1%,与上年年末持平。
2002年-2014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不断扩张,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初步统计,2014年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22.86万亿元,是2002年年末的8.27倍,年均增长19.3%,比同期人民币贷款增速高2.7个百分点;与同期名义GDP的比率为193.0%,比2002年高69.6个百分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