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是把双刃剑。”一位保险公司产品创新部人士陈明(化名)感慨说。
降息给万能险做大市场规模带来新的契机,以往万能险结算利率普遍低于银行理财产品,但随着央行进入降息周期,让市场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有持续下降的预期,不久前刚刚经历了费率市场化改革,拥有3.5%最低保证利率的万能险产品,收益优势正在日益凸显。
但是,降息也令万能险产品的投资压力骤增,尤其是新增保险资金面临收益率下降的窘境。如何维持万能险产品现有收益率,确保产品能够兑付3.5%最低保证利率,又成为保险公司新的考验。
目前多数万能险平均收益都在4-6%,远超过最低保证利率,如果收益下降,很可能影响万能险的销售。为此,这家保险公司投资团队打算建议适度增加保险资金的权益类投资比重,从现在的6%提高至11%左右。
“但这项建议需要得到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的通过,考虑到保险资金的投资安全性,内部未必能够获批。”陈明直言。目前他给公司高层提出的建议,是提高短期万能险产品的收益率,长期万能险产品的收益率则要偏低一些。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对保险公司在降息周期的业绩表现做出回应,尽管不少券商金融分析师认为降息能促使保险公司增加权益类投资比重,进而提高投资收益,但3月2日当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与中国太保三只保险股股价均出现小幅下跌。
降息引发的收益承压
今年2月16日起,中国保监会废止了《万能保险精算规定》,取消万能险不超过2.5%的最低保证利率限制,定价自主权交还给保险公司。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这项政策给万能险带来新的契机——多数保险公司将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设定在3%-3.5%,随着中国央行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降至2.5%,万能险作为储蓄型保险产品的收益优势进一步凸显。
目前,基于去年股债市场双双大涨,多数万能险平均收益甚至达到4-6%。
“但在降息周期下,要保持3.5%的收益率,难度不小。”陈明直言。他们内部曾做过一项测算,由于大部分保险资金都配置在固定收益类产品,若今年央行降息50-75个基点,将拖累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跌至5-6%,可能无法满足现有万能险结算收益率。更糟的是,若这种低利率周期延续较长时间,新增保险资金的收益率也可能随之持续下降。
为此,他所在的保险公司投资团队打算建议将权益类投资比重提高5%,至11%左右,甚至考虑趁着当前股市上涨行情,适度增加投资军工类、房产类杠杆型公募基金产品,争取超额投资回报。
“目前我们得到的回馈,还是要以稳健投资为主。”他说。在该公司高层看来,当前万能险业务规模占比并不大,没必要为了确保产品最低保证利率而调高投资风险。与此同时,个别高管还认为目前股市已经大幅上涨,未来上涨空间有限,基于保险资金投资安全的考量,也没有必要增加杠杆型基金产品的投资。
一位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认为,这家保险公司此举,可能还基于监管因素的考量。毕竟,保监会尽管放开万能险的利率定价,但集中强化准备金、偿付能力等方面的监管,因此万能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越高,需要计提的准备金越高,偿付能力要求就越高,比如最低风险保额与保单账户价值的比例由5%调至20%。这些举措令保险公司必须强调万能险的投资安全与收益稳健,避免高风险投资导致亏损,被监管部门问责。
“其实,面对一次性降息,我们是可以通过加大权益类投资,弥补固定收益类投资的利差损失,但现在就担心一旦央行持续降息,我们该如何找到高收益产品匹配万能险最低保证收益。”这位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说。目前他打算增加大额存款的比重,因为这类存款受基准存款利率下调的冲击较小,但他发现,由于银行自身存贷利差收窄,有些银行已经不愿再多接受这类大额存款。这也会进而降低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增加波动性。
产品策略调整
为了应对潜在的降息周期,陈明除了想办法增加权益类投资,还在万能险产品策略方面动足脑筋。
目前他给出的万能险产品调整建议,是提高短期万能险产品的最低保证利率,长期产品的最低保证收益率则要偏低一些。
为此,他还打算建议公司重新优化各险种的账户资产管理体系,比如将万能险产品按负债期限,就分成1年内、1-5年、5-10年、10年以上等不同期限,寻找相应存续期限的高收益金融投资产品做匹配,以此确保短期万能险能实现较高收益率,而中长期产品收益则能从容应对降息周期压力。
不过,陈明没有给出新款长期万能险产品的最低保证收益率区间。
“现在需要根据未来利率波动预测值,调整产品的收益率精算模型。”他说。但公司内部经审慎的精算估算,按照未来15-20年的利率变化预测值,在低利息的环境下,若公司要确保保险产品均实现预期收益,每年的收益率安全边界是4.95%,即保险公司若需要实现超过4.95%以上的年化投资收益才能确保产品达到预期收益,就可能存在经营风险。
为此,这家保险公司还打算增加保险个险业务的销售力度,通过增加费差收入,降低投资收益的利差压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