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
我国规模巨大的“中国制造”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为“中国创造”,因此推动技术改造就有了强烈的内在需求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是工业革命4.0主要方向,我们要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是新话题,也不是老话题,实际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薄”,中国实体经济的这一现实困惑已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于是,投资者将更多的资金转向了“虚拟经济”以获取更高的利润,加速了“实体经济不实、虚拟经济太虚”的恶性循环。
上述问题,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更加明显,因为这里的制造业不仅体量庞大,与国际接轨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最具代表性的是,“钢铁白菜价”的观点就发源于这里的一家著名民营钢铁企业。
那么,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制造业是否一直会“低迷”?提升其利润的最现实的操作方法是什么?制造业的新的增长点在哪里?
在过去的两年中,教育部-南京大学长三角发展研究中心承担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课题研究。
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南京大学长三角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志彪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启动新一轮技术改造
《21世纪》:你怎样理解“钢铁白菜价”这一制造业“成本高、利润低”的说法?
刘志彪:长三角是中国接入国际产业链的最早地区之一,尽管有了很多的改善和创新,但真正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不占主导,主要是模仿或国外企业在中国本土建立生产线。
从我们的调研看,根本问题在于中国产业生产效率低下,不能消化或抵消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直接导致了“钢铁白菜价”。
不过,从世界范围看,无论在哪个经济低迷时期,总有做得好的产业与企业,关键在于技术领先。
《21世纪》:这次你在“两会”上建议通过技术改造来提高生产效率,但这一方法在实践中由地方经信委来主导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刘志彪:没错,但过去技术改造所做的力度还不够大。
所以,我建议启动国家层面的、新一轮大规模的技术改造,这是推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动力重塑和进行产业升级的一把金钥匙,也是一种比较容易操作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在之前是有成功经验的。1999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我国曾分三轮对80%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首批159个技改项目主要涉及冶金、纺织、有色金属等8个重点行业。具体办法是国家在增发的600亿元国债中,拿出90亿元用于支援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技改项目贴息。这些财政贴息拉动了相关技改投入1800亿元,有效地应对了当时金融危机时期的稳投资、调结构、促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实践中,江苏正在以推进“智慧江苏”建设;而广东省计划在2015-2017年,累计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9000亿元以上,重点鼓励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山东省针对经济结构中重化工和原材料产业比重大、产业价值链较短、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等问题,仅2014年就投资2228亿元帮助企业进行重点技术改造。
国家层面推动
《21世纪》:为什么强调国家层面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
刘志彪:由国家层面推动全面的新一轮的技术改造,会有很多的积极意义和效果。
我国规模巨大的“中国制造”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为“中国创造”,因此推动技术改造就有了强烈的内在需求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是工业革命4.0主要方向,我们要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
第一,能够在经济周期的低谷阶段迅速有效地稳定增长。在实践上,如果我国能分3年左右时间推动5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并保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20-30%左右,那么就不仅能消除低质量、高消耗的工业品供给,而且能够使不断回落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速度拉起。
第二,能够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有效地调整产业结构。技术改造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集中资源、资金、政策去扶植这些领域中的成长性优质企业。
第三,能够为我国参与新一轮的国际竞争预先储备有效技术并清除无效产能。通过技改,可以淘汰一些生产能力过剩的传统行业,改善高技术产品大量进口的现状,为我国参与新一轮国际市场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能够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确保安全生产。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不是污染的代名词。国外也有类似产业,但他们环保标准高而且执法严格,工业的技术设备工艺先进,没有雾霾。通过技改,可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安全生产之间的矛盾。
所以,目前中国选择启动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时机已经到来,既可以对改善宏观经济面有立竿见影的中短期拉动作用,更有促进发展质量提升的长期效能,是可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技改的钱从哪里来?
《21世纪》:1999年的技改成功抵御了当时的危机,你当时曾参与过涉及江苏层面的研究,现阶段如果要推动,有什么不同?
刘志彪:首先建议进行信贷政策支持。把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放出来的信贷增量作为启动我国企业大规模技术改造活动的主流资金。2015年2月4日首次降低准备金率大约释放7000亿元的信贷资金。如果连续降低3-4次存准率,配合2015年可能的1-2次降低利率的行动,由此得到的较低成本的新增信贷资金,将可以对全国性的大规模技术改造产生足够的金融支持。所以,不要担心没有钱来做这个事情。
其次是资本市场支持。对某类计划用募集来的资金,优先或主要投入技术设备改造的IPO企业,可以给予优先上市的资格,以体现政策支持技术改造。也可以对计划用定增的资金投向技术改造的上市公司,可以在排队序列中优先批准。或者,还可以对承诺并购后首先改造企业技术设备的企业放松并购限制。
第三则是财政政策支持。通过技改专项资金、事后奖补政策、股权投资、贴息等方式支持高端的、有规模效应的、龙头集聚效应的等技术改造项目进行激励,尤其要发挥财政贴息的杠杆效应。
另外,就是要把对生产者的供给方补贴适当地改为对消费者的补贴,即对使用技改后产品的用户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这样既可以为技改企业创造市场,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寻租性腐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