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2014年区域发展指数:区域经济分化明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肖明 2015-03-24 10:15:1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核心摘要

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在加速分化,以京沪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已经显示出向“双中高”状态发展的趋势;中西部部分省份仍可享受投资和消费增长带来的增长红利,另一部分省份必须开始正视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东北地区则急需通过深化国企改革、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来实现新一轮东北振兴。

2014年,中国区域经济版图呈现加速分化的态势。

根据21世纪宏观研究院测算的21区域发展指数,传统工业吃重的东北板块持续低迷,其他区域板块尽管没有出现整体下滑,但内部分化明显,东部、中部、西部都既有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领头羊,也有经济放慢的典型省份,比如东部的天津,中部的山西,西部的云南。

区域经济分化加剧,主要是因为经济转型处于不同阶段,东部不少省市正在加快转型升级,而西部、中部不少省份才刚刚开始面临转型问题,东北则是进入到了深度调整期。

21区域发展指数采取5类数据加权的方式生成,主要考虑各省(区、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速、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以及财政收入增速等指标,分别占30%、10%、20%、20%、20%权重。(21区域发展指数标准:小于5%反映经济过冷,5%-10%反映趋冷,10%-15%反映稳定,15%-20%反映趋热,20%以上为过热。)

从2014年全年的21区域发展指数排名看,除了西藏和吉林,19个省份处于“稳定”区间,10个省份处于“趋冷”。西藏、湖北、贵州、重庆、江西等中西部省份排名靠前;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北京等经济体量较大的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处于中下游位置,大部分处于“稳定”区间;东北三省在各大区域板块中发展趋势靠后,其中,吉林处于“过冷”区间,显示东北板块在2015年攻坚克难的任务较为紧迫。

区域经济高度分化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西藏以15.31%位居21区域发展指数第一位,也是全国唯一经济处于“趋热”态势的地区,不过由于西藏经济总量很小,其2014年经济总量仅相当于广东的1.3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95亿元。因此,其指标意义较弱。

不过,西藏2014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速、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均位居全国第一;服务业占经济总量比重为全国第三,显示其体量虽然小但经济结构具有加速成长优势。

根据21世纪宏观研究院测算,2014年区域经济板块中整体压力最大的是东北,黑龙江、辽宁的2014年区域发展指数名次垫底,分别是4.23%、5.62%。吉林的区域发展指数为8.12%,排全国倒数第六。三省的工业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速都偏低。

其他区域板块则呈现明显的内部分化。

以东部板块为例,北京、上海的21发展指数分别为7.19%、7.82%,名次靠后,但是京沪两地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6626.3亿元和15271.89亿元,占经济总量比重分别达到70%、60%以上,无论是体量还是占比都走在全国前列,显示两市在经济转型方面已有长足发展。在存量较大的基础上,2014年京沪两地的投资和服务业增速都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态势。

而广东、江苏由于投资、消费和财政收入增速仍能保持两位数增长,位次在东部省份中相对靠前。

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也表现出内部分化的特征。

山西的2014年区域发展指数为7.11%,位列全国倒数第三,主要是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的拖累。同为煤炭大省的内蒙古除了投资仍维持15%以上的增速,其他指标优势也不明显。显示重化工业以及资源能源行业比重较大的省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后,进入到了需要积极面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阶段。面对类似情况的还有云南、宁夏。

同时,受惠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推进,中西部板块也有不少省份表现抢眼。在2014年21区域发展指数中排名靠前的湖北、贵州、重庆、江西、新疆均为上述两大区域战略的重要节点地区,在这一因素的驱动下,这些地区的投资和消费增长都相对强劲。在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的带动下,贵州、新疆的投资增速都在22%以上。其中,新疆2014年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增速达41.3%。

总体看,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在加速分化,以京沪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已经显示出向“双中高”(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状态发展的趋势;中西部部分省份仍可享受投资和消费增长带来的增长红利,另一部分省份必须开始正视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东北地区则急需通过深化国企改革、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城市转型来实现新一轮东北振兴。

把握2015年转型窗口

纵向看2014年的21区域发展指数,在新常态下,不少地区在2015年仍面临较重的改革和转型压力。

比如湖北2014年一季度的区域发展指数为14.2%,全年则收窄为13.25%,约下降了1个百分点。新疆上半年的区域发展指数为14.16%,位居全国第一;全年则为12.57%,也有所收窄。

年度排名垫底的辽宁在去年一季度还排在全国第19位。其余云南、山西等省虽然全年名次变化不大,但指数也呈收缩趋势。

山西、云南、黑龙江、辽宁、新疆都是资源、能源大省,原材料等上游产业占据的比重较大。在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的背景下,这些省份原有的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而新的产业加快投资的态势尚待形成。

同时,这些省份第三产业比重小、增速低,难以形成对工业经济的补充。2014年,云南、辽宁、山西、吉林、宁夏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只有7.4%、7.2%、7%、6.9%、6.9%,这些地区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整个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30%-40%,与全国接近50%的平均水平差距较大。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无论是东北的辽宁、黑龙江、吉林,还是中部的山西、华北地区的河北以及西部地区的云南等,发展第三产业的潜力巨大,找对发展路径仍将迎来爆发期。

比如东北地区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拥有大力发展生态农村和农业加工业,以及旅游业的巨大优势。云南等地作为少数民族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随着沪昆高铁即将在2015年实现通车,其旅游业有望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井喷式增长。

因此,如何整合优势资源,实现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一些资源省份、传统工业省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1世纪宏观研究院判断,在2015年,资源、能源大省短期内仍将面临财政收入增速下行的压力。主要原因是,由于全球石油价格继续下跌,电力需求不足,国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因素使得煤炭、石油加工产业对投资和财政收入的贡献难以提高。

因此,这些省份的工业应及时启动转型升级计划,同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以便解决交通短板,以及修补生态环境等,为今后转型发展铺路。

而京津冀板块有望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出台,出现新的增长动力。河北如果能在基础设施方面与京津一体化,承接京津的科技、文化、教育优质资源转移,将有望尽快调整以钢铁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向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现代服务业。

此外,即将挂牌的第二批自贸区将有望带动广东、天津、福建三地的第三产业在2015年实现更大发展。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