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四大行去年在西部地区的不良贷款规模合计就达到了742.19亿元
随着银行年报披露的密集展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更为关注。这份关注甚至是担忧不仅来源于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的态势,更是来源于不良资产重灾区向内陆地区延伸的趋势。
根据银监会数据,浙江地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在2012年和2013年均位居全国第一。然而,从银行2014年年报中不难看出,东部不良贷款增长势头已经趋缓,而西部地区的不良贷款规模正在扩大。中国银行2013年在西部地区的不良贷款余额仅为43.33亿元,还不及2014年的一半。
“东方不亮,西方也不亮”
与2013年喜忧参半的情形不同,2014年银行业的年报中不良贷款这一项指标“全线失守”,多家银行不良贷款率破“1%”。
今年年初,银监会已经披露相关数据,截至2014年年底,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8426亿元,较2014年年初增加250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25%,较去年年初上升0.25个百分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1.96万亿元,较去年年初增加2812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32.06%,较去年年初下降50.64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2.90%,较去年年初上升0.07个百分点。
虽然数据早已出炉,但行业性的资产质量承压仍让人忧心。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末,工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13%,比2013年年末上升0.19个百分点;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18%,比2013年年末上升0.22个百分点;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19%,比2013年年末上升0.20个百分点;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5%,比2013年年末上升0.20个百分点;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4%,比2013年年末上升了0.32个百分点。
与国有大行情况类似,股份制银行的数据也并不乐观。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末,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284.54亿元、279.17亿元、215.85亿元、105.01亿元,分别较年初上升了84.88亿元、95.85亿元、85.24亿元、29.60亿元,不良贷款率也分别上升至1.30%、1.11%、1.06%、1.02%。
《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不仅是数据上的变化,从不良贷款分布的版图上,也不再是西部好于东部,而是“东方不亮,西方也不亮”,此前资产质量相对较好的省份,去年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以四大行为例,四家银行去年在西部地区的不良贷款规模合计达742.19亿元。2014年年末,工商银行去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62.0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20%,较2013年年末增长0.11个百分点;而西部地区在2013年年末时,在该行不良贷款余额区域中仅排在第五位,但在2014年,该地区不良贷款余额已近乎翻倍,规模在所有地区中排行第三,不良贷款率1.04%,比2013年年末增长0.38个百分点。
建设银行在长江三角洲的不良贷款情况有好转趋势,虽然不良贷款率2.09%仍然居所有地区首位,但相对2013年年末的2.29%,仍有改观。然而在西部地区,其不良贷款规模130.39亿元,较2013年年末的72.21亿元,亦近乎翻番,不良贷款率也由0.49%升至0.79%。
农业银行西部地区的资产质量也不容乐观,2014年该行在西部地区不良贷款规模突破300亿元,达303.32亿元,不良贷款率也由2013年年末的1.23%上升至1.68%。
中国银行2014年年报显示,西部地区产生的不良贷款在该行比重较小,仅为10.46%,但其不良贷款率增长之迅猛不可忽略,截至2014年年末,该地区的不良贷款率高达1.23%,而2013年该数字仅为0.58%。
煤炭漩涡
去年西部地区的不良贷款规模增长迅速,虽然有贷款投放增长的因素,但不良贷款率的猛增不得不让人思考更多原因。在工行的年报中,这个问题有了部分答案。
工行认为,不良贷款增加较多的地区分别是西部地区、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而西部地区不良贷款增加主要是受煤炭价格下跌影响,部分煤炭相关企业出现贷款违约,以及其他个别企业不良贷款增加所致。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路耀华近日表示,2014年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非常突出,库存增加,价格下滑,效益下降,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全国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万亿元,同比下降了6.7%,企业利润只有1268.5亿元,同比减少了871.9亿元,降幅达46.2%。截至去年年末,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0.7%。
曾经的“煤炭金三角”,处于西部地区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和陕西榆林就占了两席。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去年上半年,已有9个省份出现煤炭的全行业亏损,36家大型企业中有20家企业亏损、9家企业处于盈亏边缘,全国煤炭企业亏损面超过70%。尤其在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多个地区的煤企都存在减薪、欠薪的情况。
由上述数字不难看出,煤炭企业的寒冬正是西部地区不良贷款增加的核心原因。
银行高管对资产质量有信心
面对高企的不良贷款,银行高管们大多对资产质量仍抱有乐观心态。
中行行长陈四清提出,去年已经加大化解不良贷款的力度,相信信贷风险仍属可控水平。
工行行长易会满认为,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状态,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是一个较长的结构调整过程,在这样的大条件下,工行的不良贷款呈现温和上升,符合资产质量的正常波动。以全球的眼光来看全球30家大银行,剔除中国银行业后,其他大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是3.96%,工行不良贷款率大大低于大型银行的平均水平。
农行风险总监宋先平表示,目前已进入不良贷款压力的“下半场”,中国经济有望在今明两年企稳,银行资产的质量反映有6个月至9个月的滞后期,预计大约在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有望保持相对稳定,2015年不良贷款率可能会上升,但在可控范围内。
不过,也有银行高管对于今年银行的资产质量持谨慎态度。
浦发银行行长朱玉辰认为,2015年,该行资产压力不亚于2014年,尤其是从具体客户上来看,压力仍比较大。
相关新闻: